全国站 中考网-全国站

中考网

2020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上)

2020-06-02 19:55:23佚名
  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首先利用分子动理论从微观意义上解释物态变化的本质
 
  (1)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着无规则的运动
 
  (3)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并且存在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
 
  凝华知识点
 
  1.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凝华现象:
 
  ①霜和雪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
 
  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
 
  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
 
  2.影响熔点,凝固点的因素
 
  影响熔点(凝固点)的两大因素
 
  ①压强。平常所说的物质的熔点,通常是指一个大气压时的情况。对于大多数物质,熔化过程是体积变大的过程,当压强增大时,这些物质的熔点升高;对于像铋、锑、冰来说,熔化过程是体积变小的过程,当压强增大时,这些物质的熔点降低。
 
  ②物质中混有杂质。纯净水和海水的熔点有很大的差异。
 
  熔化知识点
 
  熔化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1、熔化现象:①春天“冰雪消融”②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2、熔化规律: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3、晶体熔化必要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4、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
 
  ①萘的熔点为80.5℃。当温度为790℃时,萘为固态。当温度为81℃时,萘为液态。当温度为80.50℃时,萘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②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降低雪的熔点)
 
  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水银凝固点是-39℃,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此时水银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
 
  5、熔化吸热的事例:
 
  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
 
  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雪熔化吸热)
 
  ③鲜鱼保鲜,用0℃的冰比0℃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热)
 
  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6、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标准是: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
 
  常见的晶体有:冰、食盐、萘、各种金属、海波、石英等
 
  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玻璃、蜡、沥青等
 
  凝固知识点
 
  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1、凝固现象:①“滴水成冰”②“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
 
  2、凝固规律:
 
  ①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降低。
 
  3、晶体凝固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4、凝固放热:
 
  ①北方冬天的菜窖里,通常要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时放热,防止菜冻坏)
 
  ②炼钢厂,“钢水”冷却变成钢,车间人员很易中暑。(钢水凝固放出大量的热)
 
  5、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注意:
 
  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
 
  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特别策划更多
进入特别策划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