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诗歌鉴赏练习之蒹葭
中考网整理了关于2020年中考诗歌鉴赏练习之蒹葭,希望对2020届考生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托物起兴(比兴手法)。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2.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答案:1.托物起兴(比兴手法)。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2.营造了飘渺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协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感人。
【解析】
1.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三种表现手法。赋是平铺直叙,相当于如今的排比修辞方法。比是比喻;兴是托物起兴,就是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如今的象征修辞方法。这首《蒹葭》就是用”托物起兴“的比、兴手法。全诗共三章,每章八句,开头都以茂盛的蒹葭和茫茫的霜露起兴,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典型环境。
2.诗歌中的“伊人”,是诗歌虚写的形象。她行踪不定,形迹飘渺,变幻莫测,时而“在水一方”,时而“宛在水中央”,时而“在水之湄”,时而“宛在水中坻”时而“在水之涘”,时而“宛在水中沚”。主人公四处搜寻,上下求索,费尽艰辛,却思不得见,举目四顾,只见蒹葭苍苍、霜露茫茫、秋景瑟瑟,秋水漫漫。这是这首诗歌极为精彩传神的一笔,“伊人”飘渺的踪迹,深秋凄迷的景物,主人公怅惘的心境,水乳交融般地浑然一体,构成了诗歌朦胧而纯美的意境,具有韵味无穷的艺术感染力,让人生发出无限凄美的遐想。
相关推荐:点击查看更多知识点
新初三快扫码关注
中考网微信公众号
每日推送学习技巧,学科知识点
助你迎接2020年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