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中考网-全国站

中考网

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解题思路和答题模板(2)

2019-02-21 14:45:46中考网编辑


  四、非选择题提问类型

  1.是什么类

  此类型的题目一般比较简单,重点考查基础知识的积累。“……是什么”、“……有哪些”,这类题目设问简单,回答也直接,一般可分为三种:

  (1)根据时事热点或教材观点回答:应具体,符合实际,忌空谈;

  (2)针对材料回答具体措施:侧重国家和政府的大政方针、施政战略等;

  (3)根据材料归纳出材料体现的教材知识。

  2.原因、作用、影响类

  (1)原因类

  此类型题目多以“为什么”、“造成……的因素”等形式出现,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运用教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①直接原因型:直接以原因的形式出现,依据教材知识回答即可;

  ②原因转换型:在直接原因转换型的基础上改变提问方式,有时需要加以补充或调整;

  ③多种原因型:有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综合归纳,全面分析;

  ④原因创新型:针对某些无法用相关知识回答的问题,特别是时事中的行为,可以从它的行为、做法的具体作用等方面来作答。

  (2)作用、影响类

  此类型题目一般是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材料,让学生结合材料和教材知识发表自己的见解,或以社会热点为材料,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注意:

  ①表述言简意赅;

  ②作答准确全面;

  ③多个角度思考;

  ④规范答题格式。

  3.评析类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价和分析。主要考查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全面分析的能力。

  设问方式:①上述材料中的人物的言行正确吗?为什么?②运用所学知识,对上述材料中的人物的言行进行评析。

  回答此类题目一般是:

  首先进行性质判断(对、错或者不全面);

  其次写出相应的理论依据(如:从公民与法、国情、道德、法律、责任、公民与集体等角度进行分析,角度不能重复,不能生搬硬套);

  再次练习材料中的观点或行为进行分析,指出其后果或者影响;

  最后针对错误的观点或行为表明正确的观点、态度或者做法。

  答好这类试题的关键在于理清思路,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4.建议类

  首先,要明确建议的对象,即向谁提出建议。如向“国家”、“政府有关部门”、“学校”、“居民”等提出相应的建议。

  其次,要找准所提建议的切入点,要多角度、多方位。如可从以下方面考虑:

  ①经济、政治、文化;

  ②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个人;

  ③思想、道德、法律;

  再次,所提建议不能好高骛远、不可捉摸,要合理、贴近现实、具有可行性。

  最后,答案要语言规范、言简意赅、有侧重、一目了然。

  5.做法类

  这类题型发挥空间大,没有固定答案,具有很强的开放性。

  解题技巧:

  (1)成才报国方面

  此类试题一般从树立理想、努力学习、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作答,答案要注意全面。

  (2)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方面

  此类试题一般从公民的义务、宣传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敢于作斗争等方面回答。

  (3)人口、资源、环境方面

  此类问题有两类不同的设问,①若问青少年应怎么做,可结合资源环境问题、我国的国情政策等方面进行回答;②若问现实生活中应该怎么做,注意答案一定要具体,回答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如不乱扔垃圾、节约用水等。

  (4)守法、护法方面

  解答法律试题,应包括学法(增强法律意识)、守法(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等几个方面。

  (5)维权方面

  维权类试题一般按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能协商解决的就协商解决,必要的情况下再起诉。

  6.看法、认识、启示类

  看法、认识、启示类题型往往通过一个(或几个)案例、一组(或几组)数据、一段(或几段)材料的展现,重点考查学生能否从提取的信息中悟出道理,得出体会,受到启迪。

  设问方式:

  ①“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启发”;

  ②“谈谈你的看法、体会、认识”;

  ③“你从中悟出什么道理”;

  ④“如何认识……或如何看待……”;

  ⑤“如何分析这一现象”;等等。

  解题技巧:

  其步骤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作答。

  是什么——材料中的人物事件的特点(即材料所反映的内容)。通过理解背景材料的中心意思,明确材料反映的是哪些方面的现象和问题,根绝设问明确要求回答的问题。

  为什么——做这件事的依据、原因、意义,不做的危害。

  (1)依据:指材料所反映的内容的理论依据(包括路线、方针、政策、国策、战略、原则、原理、法律、法规等)。

  (2)重要性:指材料所反映的内容的意义、作用、目的等。

  (3)必要性:指材料所反映的现象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

  (4)危害性:做或不做这件事将导致的后果。

  怎么办——党和国家、有关部门、社会、学校、企业、公民、消费者、青少年(一般就是指学生)等怎么做或采取哪些措施解决问题。解答时,应注意运用“应”、“要”、“坚持”、“必须”等词语,以体现答题时的针对性。

  7.关系类

  设问方式:此类设问一般是“谈谈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关系”或“这两者(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或“…对…有什么作用或影响”。

  解题技巧:

  两者关系一般包括: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其中两者的联系又包括两者之间的相同点及相互作用、影响。通常考试中考查较多的是两者的联系,重点在于考查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

  答题思路如下:

  ①总述:…与…的关系:促进关系、因果关系等

  ②分述:…与…的关系或…与…的关系

  ③总述:因此我们应该……

  8、实践与探究类

  比如很多考题中的要求是让学生组织一次主题活动,说出活动感言,写出倡议书等;或者是面对某种情况,写出解决措施、整改建议等。

  解题技巧:

  ⒈主题班会

  (1)活动主题:主题的设计要紧密联系材料和教材的内容,中心思想要明确,可以是单句式,也可以是对联(偶)式,但不要过于冗长。

  (2)活动目的:依主题而定。

  (3)活动准备:

  ①进行社会调查;

  ②发动同学查阅、收集资料;

  ③准备好相关文字资料;

  ④写发言稿或倡议书。

  (4)活动步骤:

  ①观看有关录像或宣传材料;

  ②请专家或老师谈这一方面的问题(开展讲座);

  ③分组讨论、交流;

  ④推荐同学发言或谈感想;

  ⑤进行相关的活动,如开展辩论赛或演讲比赛等;

  ⑥老师总结发言,提要求;

  ⑦发出倡议等。

  (5)发言稿或提纲: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回归教材、找要点)。

  ⒉社会调查

  (1)调查题目:有关什么的调查(或一般的主题也可)。

  (2)调查目的:要依主题而定。

  (3)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参观访问、网上调查、座谈会、观察记录、实地考察。

  (4)收集资料的途径:上网查询、查阅报刊资料、访问专家或老师、观察记录。

  (5)活动准备:

  ①确定活动的时间、地点;

  ②拟定调查问题;

  ③对学生进行分组、明确任务;

  ④强调注意事项。

  (6)活动步骤:

  ①拟定调查提纲,明确各组职责;

  ②采访有关人员、实地调查或参观访问;

  ③整理调查资料,就调查结果讨论、交流;

  ④写调查报告,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

  (7)提建议:要有针对性、切实可行、有条理。

  ⒊倡议书

  写倡议书的一般要求:主题鲜明、中心明确、观点正确、说服力强。

  (1)标题:通常只写“倡议书”三个字。

  (2)称谓:有明确对象的,写上倡议对象的名称。

  (3)正文:是倡议书的主体部分,包括倡议的目的和事项。倡议的目的包括倡议的原因、意义,理由要充分。倡议的事项要具体、可行、简明扼要。

  (4)署名、时间。

  ⒋主题活动设计

  (1)活动主题:围绕题目的要求,设计活动主题。

  (2)活动目的:一般格式:通过…活动,培养…观念和自觉性,提高…认识,养成…良好习惯。

  (3)活动准备:一般是先设计活动步骤(形式),然后根据活动步骤反推活动准备。

  (4)活动形式:召开主题班会、开展演讲比赛或者征文比赛、办一期黑板报或手抄报、开展知识讲座、举办图片展览会等。

  (5)活动步骤:课前收集资料(哪些准备活动);其余可以和主题班会的步骤一样。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特别策划更多
进入特别策划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