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拟题要求
中考作文拟题要求
1?要准确、贴切。就是宽窄适度,与内容密切相关。既不可"题"大于"文",也不可"文"大于"题"。否则就不当。《2000年回母校》就不能写成《回母校》,两者的内涵与外延不一样,写作的要求也就不同。
贴切,还要注意适合文体,不同的文体,对题目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给不同文体拟题时,尽量要显示文体特点,使读者一目了然。
2?要简洁、醒目。就是高度概括,醒目明朗。简洁不只是字数越少越好,还要含义明确,如《天空不空》。有报道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标题是这样的:《巴拿马运河今属巴拿马》,言简意赅,让人过目不忘。曾有一则关于濒危动物的新闻,报导云南一只白猴与台湾一只雌白猴千里姻缘繁育后代的事情。《光明日报》标题是:《台湾雌白猴急求配偶,云南雄白猴喜送佳音》;香港《文汇报》的标题是:《云南白猴找新娘》。两相比较,前者不够简洁?雌"、"雄"提法也不够文雅;而后者十分精当。尤其是用了大众的口语"找新娘",既说明云南白猴是雄性,又含蓄而有吸引力--人人津津乐道的好事。
3?要新颖、有意味。就是不落俗套,别开生面,独具匠心,发人深思。这是作文拟题的高标准要求。如《通俗化≠简单化》。1997年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有多家报纸报导,标题各异,如《三峡工程大江截流胜利实现》(《人民日报》)等,而《中国青年报》独辟蹊径,用诗的语言"衔来石壁锁大江"为题,既新奇夺目,又富有动感。"石壁"二字,借用毛主席诗句"更立西江石壁",意境优美。
下面是一篇材料性作文,请根据两则材料,联系实际生活,自拟题目,写一篇思想评论。
材料一:重庆沿长江而下,过了忠县,可见一孤峰屹立北岸。峰顶上有一塔,其景甚奇,这就是石宝寨。这里流传着一个故事:据说,塔内本有一洞,称"流米洞",每日有米自动从洞中流出,供和尚们坐享。终有一个和尚不知好歹,偷偷将洞口凿大,图谋多捞一把米上街换钱。不料天不从人愿,从此,那洞竟粒米不出了。
材料二:《左传》上有一个故事:有一个人硬是向子罕献上一块玉。说治玉的人认为这是宝物,而子罕却说,"你以此为宝,而我则以不贪为宝。你硬要把它送给我,不是使我们两人都失掉了各自的宝物吗?"最终没有收下那人的玉。
正身直行戒贪养廉
贪者,想非分之想,受非分之财之谓也。石宝寨的和尚,想了非分之想,做了非分之事,挖大"流米洞"的洞口,企图多捞点米赚点蝇利,结果使"流米洞"再也流不出宝贵的米了。春秋时的子罕不受非分之财,结果两全其美,保住了自己的节操,省下了别人的珍玩。由此可见,贪则损人害己,不贪则利人利己。古人说:人之病莫甚于一贪。这话说得入木三分,将社会上那些贪恋酒色财权之辈的灵魂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在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今天,我们一定要戒贪心,养廉德,提高个人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
贪从何来?康德说:"贪是人类内心对外界事物无止境的欲望。"一个"无止境",道出了贪者的心理源头。对某些事物的追求,是人们正常的内心需要,正如饥饿者渴望能够饱餐一顿,贫穷者渴望得到一笔钱财一样,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倘若一个饥饿者在享受了一顿饮餐之后,还想要一座银山;贫穷者在得到一笔钱财之后,还想要一座金山,这便是"贪"了,因为他的希求超出了一定的限度而变成无休止的欲望了。
不要小看这种欲望,它包罗万象,名目繁多:有人贪色,有人贪财,有人贪酒……凡是沾上这种习气的,小则毁了自己,大则祸国殃民,贻害无穷。古往今来,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南唐后主李煜贪恋绝色佳人,最终落得"垂泪对宫娥""北面为臣虏"的可悲结局。
如何才能使自己不贪不恋、廉洁奉公呢?我想首先要洁身自律。这是杜绝贪欲产生的内在条件。俗话说:打铁先要自身硬。只有对自己要求严格了,心境纯洁了,才能不为外物所诱,做到子罕式的不贪。在目前破获的众多贪污大案中,绝大多数是在没有民主监督的环境下从占小便宜到挪用公款到受贿索贿一步步滋长起来的。只有将这内外条件结合起来,使贪欲没有生存的土壤,久而久之,才能使自身、使社会变得明净。
当前,人们最为注目的是各级领导干部能不能正其身、除私贪。俗话说:"正身直行,众邪自息。"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能够戒贪养廉,做群众的楷模,那么,我们的社会风尚、民族素质定会为之焕然一新的。(江苏省射阳县中学高三⑹班王滔)
这篇文章审题清楚,观点明确,思路清晰,题目《正身直行,戒贪养廉》显得简洁美观,明确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揭示了文章的内容,可谓一语中的。而有的同学拟题为《论贪》则显得宽泛、过大,给行文驾驭带来难度。
拟题有六忌:一忌偏离材料;二忌文不对题;三忌含义不清;四忌大而不当;五忌?嗦冗长;六忌陈词滥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