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中考网-全国站

中考网

中考语文话题作文指导及范文点评:感受自然

2015-03-08 22:03:19中考网编辑整合

  中考语文话题作文指导及范文点评:感受自然

  感受自然

  【作文目的】

  1、热爱自然,体验自然,欣赏自然中的诗情画意,陶冶情操。

  2、抓住主要特征观察景物,表现景物的美,表演景物的美,能通过联想和想像加深对自然的理解,实现与自然的沟通。

  3、学会在观察与欣赏过程中与他人交流。

  4、关注自然,关注环境。

  【训练要求】

  1、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2、细致观察,生动描述事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3、多侧面、多角度地观察并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

  4、恰当运用联想和想像的思维方式,合理安排文章的层次。

  【思路提示】

  文题1:走过(四季、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提示一:本文在表达方式上应以描写为主,在写景的基础上,加以感悟,抒发自己的喜爱之情。那么,怎样才能写好景物呢?

  1、要写出景物的特征。写出景物的特征就是写出一时一地的景物与它时它地景物的不同之处。天下的景物千差万别、千姿百态,各有自己的特点。要写好景物,可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数量、声响、神韵、变化等这些方面。同时,为了写好景物特征,我们还要考虑到景物的地域、时令、角度等,选取最具特色的典型景物,然后借助形象感强的词语直接描摹,用比喻、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加以突出,这样就可抓住景物的特征,使读者感到鲜明生动,有身临其境之感。

  2、要有合理的顺序。描写景物要按一定的顺序,一层一层地写。有的按景物的远近写;有的按方位写;有的按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写;有的按照时间的变换,由早到晚、一年的四季来描述景物。但不能像列清单一样地把所有景物都写下来,要抓住特点,有重点地写。

  3、选择好的角度观察。首先要确定观察点,观察点有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两种方法,定点观察也有平视、俯视、仰视、近视、远眺等很多种,移步换景是不断变换立足点的观察方法。

  4、要渗透作者的情感。景物本身没有感情,但是写景时要把自己的感受写进去。写景贵有情,不管写什么景物都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景物描写中往往离不开抒情。任何写景文章都不是单纯为写景而写景,所描写景物总要赋予它思想、感情。一篇优美的文章只有渗透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才能更好地表达文章中心,准确地抒发作者的情怀。另外在描写时还要做到情景交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只有这样才能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

  文题2: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乐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的深思;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花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在深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请以"感悟大自然"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一:"感悟大自然"的话题是相当宽泛的,给我们提供了神驰遐想的广阔空间。写好此文的关键事如何打开思路,以及多角度观察和立意。我们要在眼前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大自然,让大自然的万千景象奔涌眼底,这样才能让思维的触角多方接触,给写作提供无限契机。不要静止地观察,要动态地观察和感知,要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和自己的心灵碰撞,撞击出思想的火花。山有奇崛险怪,树有万种风情,惊叹世界奇妙多彩;感受小溪的清纯,感受大山的倔强,感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大海胸怀,只要我们用心去和大自然沟通,就会拥抱大自然的给予,笔下涓涓,尺幅天地!

  提示二:对大自然的"悟",首先要有一定的深度,作文的"意"才能有一定的内涵,古人云:"意高则文胜。"如果仅仅写出自然属性,没有把它和我们的现实生活和深刻体验联系起来,就只能写出现象而写不出神韵,作文就失去了灵性。其次,对大自然的"悟"还要集中,不能漫无边际,浮光掠影。写"悟",可以散见于全文,也可以凝聚于篇尾。

  提示三:写这类文章一般从模拟实物的外部形态入手,可以从实物的形状、颜色、特点等方面入手,进行细致、具体、形象地描摹,然后准确地描述出所写对象的特征,或以物喻人,或托物喻理。要注意的是,所托之物的品性要与所喻之人或所喻之理有相似点,不可强硬地拉扯在一起,二者要恰切、妥帖。

  【相关素材】

  1、大自然和智慧在任何事物上都不存在分岐(玉外纳)

  2、到广阔的天地中去,聆听大自然的教诲(布赖恩特)

  3、大自然不会欺骗我们,欺骗我们的往往是我们自己(卢梭)

  4、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

  5、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高万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6、一朵花装扮不出美丽的春天。(谚语)

  7、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朱自清)

  【例文1】

  走过四季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品味,对不同季节的欣赏,可以揭示一个人的性格。

  春天的一切似乎都是美好的。喜欢春天的人一定是充满朝气的。他们乐观、开朗,正像春天孕育希望一样,他们对生活充满希望。春天的一切都是新的,喜欢春天的人必是善于接纳新鲜事物的人,他们能发现快乐,愿意寻找快乐之源。正如春天的温暖,他们有一颗善良的心,会温和的对待他人。

  喜欢夏天的人是热情的。在夏天,万物都已生长到最茂盛的时刻,我们的视觉不再单一,而是变得五彩缤纷,绚丽多姿。喜欢夏天的人心胸开阔,敢爱敢恨,做事很有激情。有广泛的兴趣,愿意交朋友,喜欢表达和展示自己。他们身上总带着用不完的活力,就像喜欢春天的人善于发现快乐,喜欢夏天的人则善于传递快乐。然而有时,他们面对困难也会选择逃避。

  秋天则是一个有点复杂的季节。它含蓄而深邃。喜欢秋天的人必定经历过一番酸甜苦辣,有对人生很深刻的理解。他们是很有潜力的,是成熟的。他们善于思考,能发现秋天悲壮的美。感情很丰富,很独立。而且像秋天一样有奉献精神。他们等待着成功的喜悦,注重结果。

  冬天似乎很少有人会喜欢,因为它的寒冷。喜欢冬天的人却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有极丰富的想象力,而且是很有智慧的。他们追求一种浪漫和与众不同,善于挖掘事物内在的美,而且有一颗童心,有点天真。他们追求完美,可以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畏艰难险阻,但却只追求一种简单。

  走过四季,会发现春夏秋冬都有各自的神韵。不管我们善于发现哪种美,都可以收获一个美丽的人生。

  【简评】

  本文是一篇很有欣赏价值的文章,它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内容上选取的角度独特,作者抓住了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特点,把不同季节所蕴含的深意进行挖掘,从而归结出喜欢不同季节的人不同特点,二者联系及过渡都十分巧妙,没有牵强之感,贴切,自然。2、本文结构严谨,采用总写--分写--总写的结构方式,条理清晰,便于阅读。开篇点题,结尾升华主题,让文章的容量增大,拓展了文章的深度。3、在语言方面,文字顺畅如流,十分讲究词语的运用,长句短句交错使用,使文章具有音乐美。4、值得欣慰的是,作者观察事物仔细,思维敏锐,能迅速捕捉住自然界中的美妙之处,并与人类相结合,体会到人类的追求与进取心。特别是结尾,暗示我们只要努力,都会收获一个美丽的人生,激励人们为充实的人生而奋斗。

  【例文2】

  感受自然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自然孕育了天地万物,并赋予她们美貌。可惜我不是谢灵运,面对青山绿水却无法用诗篇吟颂。我只能用我心灵的相机照下这绚丽奇葩,来感受自然的妩媚。

  镜头一:在泥泞的小径上,那树坚固稳定地立在那里。它俯下身,以根须拥抱泥土。昂起头,用枝叶抚摸蓝天。一生的追求,在叶脉里血般流淌。暖风的喧闹里有喜悦的朗笑,狂雨的倾述中有感伤的哭泣。快乐与痛苦是它丰润的养分,它默默生长,叶为事业,花是情感,秋果就是它对世界的微笑了。

  镜头二:那是棵普通的植物,但它的根却开出了玫瑰;丑陋的躯体拥有美丽的灵魂;平凡的民众创造了伟大的奇迹,这,就是对美的追求。它创造了美而甘愿丑陋,它的美是"丑的美",是一切美的根源。

  镜头三:它是沧海中的一族,。它从高处发源,慢慢形成了一脉永不回顾的流泉。它曾遇到过山岩的阻挡,但它起伏推逼,奋勇向前。它曾遇到过心魂惊骇的暴风雨,但它用它博大的胸怀包容了,在阳光普照下欢快的奔流,你说那是一种匆忙的奔赴---沿着生命必经的里程,奔向返朴归真的海。

  镜头四:云的美是一种变幻莫测的美。白云千载空悠悠,它俯视历历晴川,不为世俗所羁绊。这种与孤鹜比肩齐飞,拥有以天为盖以地为庐的洒脱的自由,难到不美吗?

  自然是位能工巧匠,它创造了山,水……也创造了人类。在感受自然的同时,或许能从中得到生命的解答,人生的诠释。

  【简评】

  本文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采取"蒙太奇"式的结构方式来布局谋篇。所谓"蒙太奇"式结构就是指运用电影特写镜头的方式,把几个相关的画面依次推到读者面前。采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跨越时空的选取材料,省去了过渡性的语句,还可以使画面内容更突出,具有画面美。本文作者选取了四个画面:奋斗的树,伟大的玫瑰,前进的溪流,变幻的云。在这四幅画面里,作者走进自然,亲身体悟自然,紧扣自然,写出了真情,写出了自己对自然的真切感悟:自然界里的树木、花草、山川、云朵及万物都不畏险阻,拼搏向上,尽现自己的美丽,人的一生不也应奋斗、进取,创造美丽人生,无悔人生吗?这就是自然给作者的启示与感悟。另外文章想像丰富,感情细腻,文笔优美。不足之处在于如果有一条主线把这美丽的珍珠串起来形成一挂珠链就更美了。

  【例文3】

  拒绝自然

  其实在以前,自然是让我无法抗拒的!

  你让我如何拒绝朱自清笔下的春天?那春风抚摸着我们,那鲜花把世间染得五彩缤纷,那小草把泥土的黑脸掩藏起来,那春雨滋润着万物苍生……哪一样不让人陶醉于其中呢?

  你又让我如何拒绝济南的冬天,那冬天里的景色,在老舍先生文字的环绕下更亲切、更美丽,有着它特有的魅力。如此一来,北方的大雪又显出几分激昂,毛泽东赋予它的更是一种斗志!

  所以我更没理由拒绝"明月别枝惊雀,清风半夜鸣蝉"的盛夏光景和"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秋高气爽。

  可是,这些我无法拒绝的东西还存在吗?

  你是说那小河与"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有异曲同工之妙?恐怕当你注意到旁边几个扎眼的塑料袋时会记恨这杀风景的一笔。

  你是说那春风正在吹来吗?可那风没带来春天,没送来风筝,也没载着欢笑,而刮来漫天的黄沙!在沙尘暴中,我们可以看到过去一片片树林死去,沙漠却毫无羁绊地扩大、再扩大。

  你说那儿童们的欢声笑语不正在演绎着《春》吗?那里哪有欢声笑语?,只有一阵阵咳嗽声;那里哪有笑脸?口罩遮住了一切,难道演绎《春》的是天上的浓烟吗?

  你在夸赞雨的美好吗?可酸雨又在起着什么作用?它使路面被腐蚀,破坏建筑物,真叫我们躲都来不及。

  你要用手感觉雪的柔软与细腻吗?可是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大气空洞的扩大,不久以后你手中的雪会不会转瞬即逝?

  大自然已经在人类的"帮助"下变的面目全非,我无法拒绝的东西不复存在了,所以,我只好选择--拒绝自然!

  幸好,我看到了希望,有识之士正在恢复大自然的原貌,真希望这种拒绝不会持续多久。

  --后记

  【简评】

  本文是一篇发人深省的文章,从拒绝自然的角度入手,思维与众不同,全文含蓄地写出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引起人们对自身做法的警觉。在警示人类的同时,结尾作者还看到了希望,有识之士正在恢复大自然的原貌,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文章值得称赞的地方,那就是在文章中,作者巧妙的引用了很多优秀作家的作品,用这些文章来打动读者的心,也从另一个侧面写出作者文化积累的丰富。文章与众不同之处还在立意上,作者运用了逆向求异的立意方法,来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所谓逆向求异,是与顺向思考的立意方法相对而言的,它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以新的思维方式表达自己不同凡响的认识和看法。运用逆向求异的立意方法有哪些呢?第一,对作文题目进行反向思考,单凭题目字面之意去作文难免陈旧、平庸。第二,就是运用批驳错误看法,提出正确认识的反意存真立意法。第三,对某种事物、事理从多角度看。值得注意的就是在逆向求异的立意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不能违反准确、正确的原则。这种写作手法值得学习。

  【同步指导】

  题目1秋天的(可添"田野"、"校园"、"童话"等)

  写作提示:

  1、写景的文章,其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江河湖海、阴晴雨雪、春夏秋冬、都是写景涉及的范围。

  2、写这类文章,必须把握其基本要素,诸如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特定的景物及其变化,抓住其基本特征,形神兼备,有层次地加以描绘,达到绘声绘色,绘形传神。

  3、写景的基本思路是:①单一景物,客观为主。以某一景物为中心,以周围的景物来衬托。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突出景物的某一特点,把喜怒哀乐流露于景物之上,或在景物描写之中体现这种感受。③托物言志,以景明理,用客观的景物寄寓自己的某种理想和志向。

  4、作文字数不少于600字。

  题目2敬畏自然

  写作提示:

  塞o约翰逊说过一句关于自然的名言,那就是"背离自然也即背离幸福"。过去人类一直强调要征服自然,其实,人和自然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是相依相存的关系。今天,我们提出敬畏自然的说法。敬畏大自然是一种人生境界,它体现了一种兼容并蓄环境伦理,还体现了一种人生的道德境界:

  1、敬畏大自然,所敬者不局限于自然,它也包括对人的尊敬。对人的尊敬,内容极广,从尊重人的生存权到尊重不同的观点,都属此列。因此可以说,敬畏大自然,就是尊重别人、尊重自己、尊重环境。

  2、对自然和人的尊敬,包含了一种与人为善的谦卑意识。在某些历史条件下,谦卑不足取。但在当代社会里提倡谦卑的意识,是有必要的。它既是对社会上种种大无畏的恶行的抵制,也是对骚动不安的社会情绪的消解。

  3、敬畏大自然还表达了一种兼容并蓄的精神。对人与自然的尊重,自己所表现出来的谦卑,没有兼容并蓄的精神是不行的。兼容并蓄不是提倡简单的容忍,更不是否定批判的精神。它所倡导的,是多元的文化、自由的空气、多角度的思维与探索。

  4、作文字数不少于600字。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特别策划更多
进入特别策划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