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福州市中考考试说明(物理)
一、命题依据
以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为依据,参照《2013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物理)》,按照《2013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物理学科考试说明》的具体要求,并结合我市初中物理教学实际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则
贯彻教育部有关中考命题改革的指导意见,落实省教育厅、市教育局有关中考命题改革的精神。命题体现:
1.正面导向性: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命题遵循《标准》中内容标准所确定的考查内容和要求,体现课改理念,注重三维目标的考核,强调能力立意。引导师生关注科学探究,注重科学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式、学生改变学习方式,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适当体现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有利于我市的高中物理教学。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
2.基础应用性: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主干知识、核心内容的考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提供真实的生活情景,命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试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避免“机械性记忆”。加强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应侧重于物理思想、科学方法的理解和内化,避免将探究能力的考查程序化、形式化和标签化。注重试题的问题性、情景性、生活性和开放性,注重试题的创新,全面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考查学生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达成度。
3.公平适用性:试题的考查内容、素材选取及试卷形式体现公平性,努力使试卷较好地适应我市教育的发展水平。试题的素材和背景具有现实性,试题编制尽力体现“公平、公正、合理”,符合学生具有的认知水平、其他学科现实和身心发展水平。
4.科学规范性: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命题,确保试题的信度和效度。杜绝繁、难、偏、旧的试题,试卷结构设计科学、简约、合理,控制主、客观试题比例,充分发挥各题型试题的功能。难点适当分散,语言表述准确、规范,图文匹配。设置适量的开放性试题,以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灵活、合理地制定评分标准,有利于学生真实水平的发挥,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挥、发展创新的空间。避免出现科学性、技术性的错误。
5.时代教育性:命题的素材尽量反映物理学的发展及其应用,反映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影响以及带来的一些社会问题,关注高新科技、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当今社会热点问题。注意试题积极的价值取向和教育功能,体现人文关怀,强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考试内容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标准”中的“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两大部分。分布于本届学生使用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上科版)八年级全一册和九年级全一册中。
(二)考试要求
对于各部分内容所要求的目标程度,是根据课程标准对各部分知识要求的层次确定的,在“考试具体内容和要求”中用字母A、B、C、D标出,它们的含义如下:
A.了解和认识:了解层次要求能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举出例子、在有关问题中再认识或识别它们。认识层次要求能简单解释、说明有关现象,进行简单的计算。
B.理解:在“了解”、“认识”的基础上,能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并能用来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如能区分不同的概念,能综合其他知识解释、推断、说明有关的现象,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进行简单计算,能从生活、生产和科学实验的实例中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会收集、整理信息,有一定的估计和分类的能力。知道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C.独立操作:即“会”。要求会正确使用仪器,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尝试对实验进行调整或改进。
D.经历实验和科学探究过程。建立感性认识,能表达见解和感受,形成感悟。通过体验探究乐趣,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按科学规律办事的态度,领悟科学的思想,形成科学价值观。
具有初步的实验探究能力,初步掌握科学探究七个要素。能有目的地进行观察,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发生变化的条件;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实验观察等情况中提出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尝试对问题的成因进行猜想与假设;能根据要求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会收集实验证据并进行分析论证;撰写简单的实验探究报告;尝试对实验进行评估、调整和改进。初步掌握六种能力:观察能力、提出问题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交流和评估能力。
(三)考试具体内容和要求
主题
考试具体内容
要求
1.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
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A
B
2.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及改进的意见。
D
物质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3.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
能描述固、液、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B
A
4.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会正确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A
A
C
D
5.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
尝试将生活和自然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D
B
6.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B
D
物质的属性
7.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
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A
B
8.认识质量的概念。
会正确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A
C
9.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
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会正确使用天平和量筒测定物质的密度。
BD
B
C
10.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AD
物质的结构和尺度
1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A
12.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
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A
AD
物质
物质的结构和尺度
13.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AD
1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A
新材料及其应用
15.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
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
A
AD
16.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
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
A
AD
17.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AD
18.有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D
运动和相互作用运动和相互作用运动和相互作用
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19.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B
20.能从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推测分子的热运动。
认识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
B
A
21.能用实验证实电磁相互作用。
能举例说明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D
A
22.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A
A
机械运动和机械运动和力
23.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
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C
C
C
24.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A
B
25.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能用示意图描述力。
会测量力的大小。
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原因。
A
A
C
C
A
A
26.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
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DB
A
27.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DA
28.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概念。
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DB
B
A
A
29.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
DA
D
A
A
30.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DA
声和光声和光
3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声产生和传播条件。
了解乐音特性。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DA
A
A
A
32.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
DA
DA
33.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
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DA
A
DA
A
34.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DA
A
电和磁
35.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知道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D
A
36.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系。
DA
37.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DA
38.知道光是电磁波。
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A
A
39.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A
A
40.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AD
能量能量
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41.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存在的不同形式。能简单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A
42.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不同形式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A
43.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
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A
A
机械能
44.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
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
A
A
45.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能用机械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A
B
B
46.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
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能用功率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B
A
B
47.理解机械效率。
B
48.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AD
内能
49.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DAB
50.了解内能的概念。
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A
A
5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A
52.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AD
53.了解热量的概念。
A
54.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DA
B
电磁能
55.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A
56.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D
B
57.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C
C
A
58.会正确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C
59.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B
B
60.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DA
61.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
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A
D
能量守恒
62.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
A
D
63.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
A
64.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A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65.能通过具体事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A
66.能结合实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A
67.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AD
68.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
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A
D
四、考试形式
初中毕业和升学考试两考合一。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五、试题难度
全卷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稍难题三个等级,总体难度适合两考合一的考试。
六、试卷结构
1.题量:30~35题
2.题型:选择题,填空、作图题,简答题,计算题,实验、探究题。
3.客观题约占28%,主观题约占72%。
附录:学生必做的实验项目
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
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3.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4.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5.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6.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7.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8.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9.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0.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2.观察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3.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4.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15.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6.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7.探究导体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8.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19.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0.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