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入学“三大现象” 折射中国教育现状
随着大学新生陆续到校,新学年入学报名工作基本结束。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近些年的入学总是一些事让人匪夷所思,对教育的现状感到忧虑不安。
其一;半夜排队为报名,9月份前“出生忙”。有的地方重点小学报名打破头皮,爷爷奶奶不得不半夜带着小板凳赶到小学门口去排队,排迟了可就报不上名了。近几年到了每年8月底,很多医院都会出现剖宫产新生儿出生高峰,一些预产期在9月中上旬的孕妇强烈要求实施剖宫产。因为8月31日(包括8月31日)前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可上小学。哪怕出生只晚一天,也必须得多等一年。因此9月1日前后成了孕妇们最为关心的“分水岭”。为此,不少准妈妈提前到医院预约病房,希望能在9月1日前剖腹产,提前赶上“升学末班车”。搞得妇幼保健专家赶紧呼吁,为了母子健康,应顺其自然,还是自然分娩的好。
其二;重点中学有“重点”,择校收费让人愁。众所周知,小学、初中的择校费都已被废除,可是高中的却照收不误。今年某省专门发文件规定,公办高中择校费不涨,择校生比例略下调。省教育厅明文规定,公办高中择校生收费没有上涨,经济发达地区每生不超过3万元,欠发达地区每生不超过2.5万元。可是,文件规定了上限,各地在执行中就都执行3万和2.5万,虽然没比往年增加,由于都按最高标准收取,基本与上年持平。正是这高中择校费压得有的家长实在直不起腰来,为了孩子能上一个重点中学,将来能上大学而苦不堪言。
其三;大学校园睡地铺,可怜天下父母心。前些年就听说清华、北大的学生家长睡过道、睡操场的事。今年,在华中师范大学佑铭体育馆内,300名贫困生家长入住在校方免费提供的室内大地铺上。校方称:“绝不让一位新生因贫困而辍学,也绝不让一位新生家长因贫困露宿校园和街头。”来自广西柳州的家长覃汉洲称,女儿交了学杂费后只剩三四百元生活费。得知有免费住宿,他十分高兴。记者看到,场子已铺上地毯,上面密密麻麻铺满凉席,每张凉席配一床毛巾被,场馆内中央空调已开启,贫困新生家长已入住,部分家长将地铺打到看台和走廊上。
透过这“小中大”入学的种种怪象,特别是从小学开始,就有所谓“名校”、“重点小学”,凸显出某种程度上我国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性和配置上的不合理性。联系到高中名校收取的择校费,教育因贫富而悬殊,有的家长不堪重负,没钱的孩子根本没有选择学校的余地,甚至连书都难念上,这对教育的公平性提出了拷问。送子上学睡地铺现象,一方面透视出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另一方面又折射出“因教育而致贫”的危险信号。不少低收入的家长,住不起饭店宾馆,这从一个侧面也映照出高等教育高收费的“影子”。“小中大”入学之忧,让家长们陷入深深的焦虑之中。其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和弊端,值得教育主管部门的认真反思并在今后改革中大力革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