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中考网-全国站

中考网

第十三讲 梯形

2005-09-09 16:12:03佚名
与平行四边形一样,梯形也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其中等腰梯形与直角梯形占有重要地位,本讲就来研究它们的有关性质的应用.

  1 如图2-43所示.在直角三角形ABC中,E是斜边AB上的中点,DAC的中点,DFECBC延长线于F.求证:四边形EBFD是等腰梯形.

  分析 因为ED是三角形ABCABAC的中点,所以EDBF.此外,还要证明(1)EB=DF(2)EB不平行于DF

   因为ED是△ABC的边ABAC的中点,所以

EDBF

  又已知DFEC,所以ECF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

  EC=DF. ①

  ERtABC斜边AB上的中点,所以

  EC=EB. ②

  由①,②

EB=DF

  下面证明EBDF不平行.

  EBDF,由于ECDF,所以有ECEB,这与ECEB交于E矛盾,所以EBDF

  根据定义,EBFD是等腰梯形.

  2 如图2-44所示.ABCD是梯形, ADBC ADBCAB=ACABACBD=BCACBD交于O.求∠BCD的度数.

  分析 由于△BCD是等腰三角形,若能确定顶点∠CBD的度数,则底角∠BCD可求.由等腰RtABC可求知斜边BC(BD)的长.又梯形的高,即RtABC斜边上的中线也可求出.通过添辅助线可构造直角三角形,求出∠BCD的度数.

   DDEECE,则DE的长度即为等腰RtABC斜边上的高AF.设AB=a,由于△ABF也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知

AF2+BF2=AB2

  即

 

  

  又

BC2=AB2+AC2=2AB2=2a2

  由于BC=DB,所以,在RtBED中,

 

  

  从而∠EBD=30°(直角三角形中30°角的对边等于斜边一半定理的逆定理).在△CBD中,

  

  3 如图2-45所示.直角梯形ABCD中,ADBC,∠A=90°,∠ADC=135°,CD的垂直平分线交BCN,交AB延长线于F,垂足为M.求证:AD=BF

  分析 MFDC的垂直平分线,所以ND=NC.由ADBC及∠ADC=135°知,∠C=45°,从而∠NDC=45°,∠DNC=90°,所以ABND是矩形,进而推知△BF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AD=BN=BF

   连接DN.因为N是线段DC的垂直平分线MF上的一点,所以ND=NC.由已知,ADBC及∠ADC=135°知

C=45°,

  从而

NDC=45°.

  在△NDC中,

DNC=90°(=DNB)

  所以ABND是矩形,所以

AFND,∠F=DNM=45°.

  BNF是一个含有锐角45°的直角三角形,所以BN=BF.又

AD=BN

  所以 AD=BF

  4 如图2-46所示.直角梯形ABCD中,∠C=90°,ADBCAD+BC=ABECD的中点.若AD=2BC=8,求△ABE的面积.

  分析 由于AB=AD+BC,即一腰AB的长等于两底长之和,它启发我们利用梯形的中位线性质(这个性质在教材中是梯形的重要性质,我们将在下一讲中深入研究它,这里只引用它的结论).取腰AB的中点F(BC).过AAGBCG,交EFH,则AHGH分别是△AEF与△BEF的高,所以

AG2=AB2-BG2=(8+2)2-(8-2)2=100-36=64

  所以AG=8.这样SABE(=SAEF+SBEF)可求.

   AB中点F,连接EF.由梯形中位线性质知

EFAD(BC)

  AAGBCG,交EFH.由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知,AH=GHAHGH均垂直于EF.在RtABG中,由勾股定理知

  AG2=AB2-BG2

   =(AD+BC)2-(BC-AD)2

   =102-62=82

  所以 AG=8

  从而 AH=GH=4

  所以

  SABE=SAEF+SBEF

     

    

     

  5 如图2-47所示.四边形ABCF中,ABDF,∠1=2AC=DFFCAD

  (1)求证:ADCF是等腰梯形;

  (2)若△ADC的周长为16厘米(cm)AF=3厘米,AC-FC=3厘米,求四边形ADCF的周长.

  分析 欲证ADCF是等腰梯形.归结为证明ADCFAF=DC,不要忘了还需证明AF不平行于DC.利用已知相等的要素,应从全等三角形下手.计算等腰梯形的周长,显然要注意利用AC-FC=3厘米的条件,才能将△ADC的周长过渡到梯形的周长.

   (1)因为ABDF,所以∠1=3.结合已知∠1=2,所以∠2=3,所以

EA=ED

  AC=DF

  所以 EC=EF

  所以△EAD及△ECF均是等腰三角形,且顶角为对顶角,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知∠3=4,从而ADCF.不难证明

ACD≌△DFA(SAS)

  所以 AF=DC

  AFDC,则ADCF是平行四边形,则AD=CFFCAD矛盾,所以AF不平行于DC

  综上所述,ADCF是等腰梯形.

  (2)四边形ADCF的周长=AD+DC+CF+AF. ①

  由于

  ADC的周长=AD+DC+AC=16(厘米), ②

  AF=3(厘米), ③

  FC=AC-3, ④

  将②,③,④代入①

  四边形ADCF的周长=AD+DC+(AC-3)+AF

          =(AD+DC+AC)-3+3

          =16(厘米)

  6 如图2-48所示.等腰梯形ABCD中,ABCD,对角线ACBD所成的角∠AOB=60°,PQR分别是OABCOD的中点.求证:△PQR是等边三角形.

  分析 首先从PR分别是OAOD中点知,欲证等边三角形PQR的边长应等于等腰梯形腰长之半,为此,只需证明QRQP等于腰长之半即可.注意到△OAB与△OCD均是等边三角形,PR分别是它们边上的中点,因此,BPOACROD.在RtBPCRtCRB中,PQRQ分别是它们斜边BC(即等腰梯形的腰)的中线,因此,PQ=RQ=BC之半.问题获解.

   因为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由等腰梯形的性质知,它的同一底上的两个角及对角线均相等.进而推知,∠OAB=OBA及∠OCD=ODC.又已知,ACBD60°角,所以,△ODC与△OAB均为正三角形.连接BPCR,则BPOACROD.在RtBPCRtCRB中,PQRQ分别是它们的斜边BC上的中线,所以

  

  RP是△OAD的中位线,所以

  

  因为 AD=BC, ③

  由①,②,③得

PQ=QR=RP

  即△PQR是正三角形.

  说明 本题证明引人注目之处有二:

  (1)充分利用特殊图形中特殊点所带来的性质,如正三角形OABOA上的中点P,可带来BPOA的性质,进而又引出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PQ等于斜边BC之半的性质.

  (2)等腰梯形的“等腰”就如一座桥梁“接通”了“两岸”的髀使△PQR的三边相等.  

练习十三

  1.如图2-49所示.梯形ABCD中,ADBCAB=AD=DCBDCD.求∠A的度数.

  2.如图2-50所示.梯形ABCD中,ADBCAEDCBCE,△ABE的周长=13厘米,AD=4厘米.求梯形的周长.

 

  3.如图2-51所示.梯形ABCD中,ABCD,∠A+B=90°,AB=pCD=qEF分别为ABCD的中点.求EF

  4.如图2-52所示.梯形ABCD中,ADBCM是腰DC的中点,MNABN,且MN=bAB=a.求梯形ABCD的面积.

 

  5.已知:梯形ABCD中,DCAB,∠A=36°,∠B=54°,MN分别是DCAB的中点.求证: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特别策划更多
进入特别策划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