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站 中考网-全国站

往事悠悠,情意依旧 大连市第12中学校史(上)

2013-02-28 21:58:47大连中考网编辑

  大连市第12中学校史(资料选自范春娟提供的50年校庆纪念册《岁月如歌》)

  大连市第十二中学,是大连市教育局直属的一所普通高中。学校坐落在市人民广场南山下,长春路与胜利路交界处。校园占地面积为20000余平方米,新建的教学楼、体育馆及改建后的综合楼总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学校创建于1954年,始称大连市第十二初级中学。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1960年定名为今名,1987年后成为一所独立高中。学校现有教职工128名、专任教师104名(其中特级教师2名、高级教师36名),有3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708名。“校兴我荣、校衰我耻”是大连市第十二中学的校风。建校五十年来,在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导下,在上级党政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学校的广大师生始终坚持把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和考风建设放在首位,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办学的生命线,同舟共济、励精图治、艰苦创业、不断前进,把一所普通的初级中学,发展成为有一定声誉的市属高中。

  现任校长祝建平是高级教师、大连市优秀教师、市物理学科青年教师教学标兵、省中学德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他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独特的办学思想;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敢于开拓、大胆创新、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他带领学校领导的一班人,坚持对学校“以人为本”的人格化管理,以“博采众长、创新求实、科研兴校’’作为办学的指导思想;将“规范办学、挖掘潜能、提高素质、全面发展”作为学校的培养目标;为规范教育行为,学校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人手,学校、家长、社会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收到可喜的效果。新教学楼建成后,在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本校率先拥有了一流的教育教学设备。每位教师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每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系统、宽带网,实现了“班班通”;教师人人能制作课件,多媒体授课达到总课时数的70%。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目前,大连市第十二中学,正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斗志和求真务实的精神,努力拼搏,争创省示范性高中。

  一风雨同舟、艰苦创业(1954~1959年)

  1953年,贯彻中央提出“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文教工作的总方针和东北人民政府文化教育部“发展普通教育的重点在于发展中学教育”的指示精神。面临教育事业的发展,学生数量增加的新局面,旅大市教育局决定在斯大林广场(现人民广场)的南山脚下建立一所中学。同年破土动工,历时10个月,一座砖瓦结构的二层苏式教学楼落成。校舍的建筑面积3450平方米、24个教室、占地面积为25000平方米。1954年9月1日,因新校舍没有礼堂,借用西岗区水仙小学礼堂举行开学典礼,宣布大连市第十二初级中学正式成立。调原大连市第二十高级中教导主任胡传惠任副校长,主持学校党、政工作。邹本清任教导处副主任、王延旭任总务主任、车富骞任团总支书记。教职员3256名,其中党员8名、团员13名。20个教学班(初三4个班、初二4个班、初一12个班),在校学生990名。其中,初三、初二学生来自大连市第六初级中学。建校初,教学楼的南面是一个大水坑,好像是个人工湖。夏天,沿岸柳树成荫,鸟儿成群;冬天,冰面如镜,是一个天然的滑冰场,其南面是一个很大的黄土坡。建校后,师生发扬自力更生、“愚公移山’’的精神,用盆端、用肩挑、用筐抬、挖土不停,填坑不止,用了长达一年的时间,挖平了黄土坡,填平了大水坑,一个5000多平方米的操场展现在师生面前,师生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留下了一幕幕生动感人的美好回忆。1955年2月,组建党支部,由王莹、胡传惠、孙守胤、车富骞、王美娟等5人组成,王莹任副书记,主持党支部工作。同年4月,学校教职工在大连师范学校参加肃清反革命运动(简称“肃反”)。3名教职工被划定为反革命分子,被捕入狱。7月15日,首届初三4个班学生毕业向学校赠送一面“母校留念”立式大镜子,置于一楼大厅。

  1956年3月,学校在全面总结了1954·1956年学苏成果的基础上,又一次掀起全面向苏学习的高潮。组织干部、教师系统学习凯洛夫《教育学》,学习旅大市教育局编写的《向苏联学习汇报材料》,学校实行党支部监督下的校长负责制。在适龄青年学生中,积极发展共青团员。在学校团总支的领导下,初三每个班都成立了团支部。初一、初二各个班设立少先队中队部,学校设立大队部和辅导员。当时的团、队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废除“百分制”,全面贯彻落实“五分制”和课堂的“五段”教学法,对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暑假期间,由张天涛老师带领两名学生参加了旅大市中小学射击培训班,为学校射击队的组建奠定了基础。同年9月,男子少年足球队在市中小学足球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1957年9月,由于学生激增,在斯大林广场(现人民广场)市政府东车库设立分校8个班。1958年8月,独立为大连市第二十五初级中学。寒假期间,学校进行了“反右派”斗争,由于扩大化,教师中有5人被错划为“右派分子”,造成不幸后果。

  1958年3月,为了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积极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创建了教学实验基地。其中有动物园(饲养猪、羊、鸡、鸭、免、鸽子等)、温室、鱼塘、果园;兴办教学工厂(面积为1200平方米),设有:机械、翻砂铸造、变压器加工、塑料制品、编织等车间。勤工俭学活动的普遍开展,为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生产技能等方面收到积极效果。当时,学校把勤工俭学活动的创收,一部分用来改善办学条件;另一部分用来减免困难学生的学杂费和奖励优秀学生。受到学生、家长和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同年6月,学校与丹东市高级中学在辽宁省勤工俭学动员大会上联合发出《勤工俭学倡议书》,在《辽宁日报》上发表。8月,实施“二部制”,上午20个班,下午16个班,分开上课,全校共36个教学班,近2000名学生、100多教职工。本年11月,由王永田任副校长,接替胡传惠,主持学校行政工作,1959年3月,市教育局进行中小学“一贯制”学制改革实验,学校与西岗水仙小学合并,实行“—龙”教学,在课程、教材、教法、设备及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索,收到一定的效果。年9月,本校在南关岭办起了农场,姜周本任场长。二勇于拼搏、谋求发展(1960~1965年)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热点策划 更多
进入热点策划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