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高的理想 奋进的红旗
大连市红旗高级中学,坐落于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教育园区之内、毗邻西山湖湿地公园。占地面积4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0多平方米,绿化面积6000多平方米,分设教学区、体育活动区、学生生活区。
建校仅七年的她就在治校、治学方面彰显出一种厚重的人文精神,形成了她特有的文化氛围,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不仅在2008年高标准通过省示范性高中专家组验收,成功晋级辽宁省示范性高中。学校还先后被授予“国家基础教育外语实验学校”、“全国班级管理创新先进单位”、“教育部科研兴教先进单位”、“全国百所最具成长力学校”、“中国师德建设示范单位”、“大连市信息化示范单位”、“大连市校本研修示范化单位”、“大连市科技之星竞赛活动先进单位”、“大连市诗歌朗诵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同时,毕业生的优秀成绩也得到部分高校的认可,学校先后被授予“西南政法大学优秀生源基地”、“大连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学校还不断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先后与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日本明德义塾中学、韩国东山高等学校结为友好学校。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红旗高中已进入了最佳的发展时期,并向着“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的办学目标迈进。
对于这样一所不断超越自己、完善自己的学校,在面对当前社会家长关心的“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这一话题上又有什么样的见地呢,日前,记者针对这一问题采访了大连市红旗高级中学的校长——曹新安。
记者:在您心目中,理想的学生是什么样子,能否具体描述一下?
曹新安:苏霍姆林斯基曾在他的学校大门上写“爱你的妈妈”来教育学生,有人对此不以为然,苏霍姆林斯基驳斥道,一个人如果连他的母亲都不爱,他还能爱什么呢?
成人和成才是同一道理,不成人也就是不能成才。我理想的学生是应该把道德完善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力争做到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我心目中理想的学生还应是健康的学生,他们有健康积极的心理,有健康强健的体魄,应该有广泛的爱好、有一定的特长,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有善于交流表达的习惯、有团结合作的意识。理想的学生并不一定是理想中的“完美的人”而是具有民族内核、胸怀世界的“世界公民”。
记者: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个性发展最关键、最活跃的时期,其生理、心理都趋于成熟,在这样一个阶段,您认为应该着重培养学生什么样的素质?
曹新安: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明显开阔、自主意识显著增强,除了更为突出的个性成长外,他们也越来越多地关注和接触社会和他人,并开始思考一些诸如社会问题、个人未来等更深刻的问题。这个特殊时期锻炼和沉淀的素质能力几乎能决定一个人的未来走向。对高中学生的教育,最重要的是价值观的教育。面对未来复杂的各种关系,要有积极、理智、正确、科学的价值判断能力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终身学习的习惯,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团结合作的精神、自立自强的意识等方面的素质都很重要。
记者:美国教育学家尼尔普斯特曼曾说:“如果学生进入学校时像个问号,而离开学校时像个句号,那就是学校教育最大的悲哀。”对此您怎么看?
曹新安:问号和句号的含义是通过学校教育,学生由能发问、会发问的状态变成了不会发问的状态。学会质疑是一个人成长的开始,质疑或可表达为好奇,这是一切创新意识的根本源泉,正像尼尔普斯特曼所说的那样,在我们的现实教育中,从小学开始学生的这点意识就被几年的学校教育逐渐抹杀了,大家都学会了老老实实坐在椅子上听老师把课讲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在思维的层面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调动学生主动性的有效方式,同时又是培养学生挑战权威、积极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另外,学校教育的不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完成任务。学校教育过程只是学生的一段经历,他们在这段历程中所学的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主要是在这个过程中来培养个人的各种习惯和能力,如学习的习惯、探究的精神、合作的意识以及参加各种活动来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在所有在学校能体会到的、能掌握的、能沉淀下来的东西中,知识恰恰是最不重要的,而现实却逼迫广大教育工作者在知识上大做文章,这可能也是我们必须经历的阶段,好在现在广大教育工作者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正在进行调整和转向,但这需要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记者:在中国教育中,长期最为人所诟病的就是填鸭似的应试教育,而不注重学生情感、能力、素质的培养,在您的教育实践中,是怎么做的。
曹新安:应试教育可以挖掘人的智力潜质,甚至可以衡量一个人智商的高低,在以前,主管部门的导向就是应试,并且这种方式确实也为我们国家的发展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发展到今天,应试教育的主要表现就是追求升学率,唯分数论,也就导致了长期最为人所诟病的填鸭似教育的出现。应试教育培养的人才已经不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成了广大教育者的一个重要责任,为此国家在《纲要》中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学生是填鸭似教育的对象,所以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将他们培养成一名满怀理想的人。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明代学者王守仁说:“是以君子之学,无时无处不以立志为事。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终亦向所底乎?”所以,有志向的学生会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行动的意义,就会按照目的,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动,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全面培养学生,我们在学校课程体系框架下主要采取了开展学生社团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发展学生特长、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等。我校的课程体系分为三大类,一是基础型课程,主要指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和指定的选修课程,还有学校全体学生必修的校本课程如心理课等。二是拓展型课程,是指对国家课程适当补充和拓展的课程,也包括综合实践课程。此类课程包括学生必修的校本课程,如校本德育课程等,也包括自选的发展特长类的体育竞赛选修等。三是研究型课程,主要指学生课题研究。虽然学校开展了一些工作,但这些还不是很够,随着高考高招导向的逐渐调整,大家会看到对学生的培养方式会更灵活、培养资源会更广泛、培养途径会更多样。
记者:社会不需要呆若木鸡的“乖孩子”,社会永远是要接纳健康、活跃、智慧而具有个性的学生。学校对这些富有个性的学生是如何培养的?
曹新安:学生的个性发展前提是健康积极的个性发展,培养富有个性的学生离不开适合的土壤即学校良好的风气及必要的措施。大环境的健康积极会潜移默化对学生产生影响,同时集体中的人也很重要,要培植互助互爱的同学气氛,也要引导形成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即用学校文化熏陶学生。学校在培育学校文化上崇尚简单和谐,引导大家认同共同的价值追求即办一所精致的学校,培养一支精良的教师队伍,培养合格的世界公民。学校还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对学生的个别化引导,推行了学生成长导师制,基本可以满足个性化的思想、心理和指导需求。学校还创造条件让他们的优势个性发展为个人优势特长,搭建舞台让他们的优势和特长得以展示。
记者:拔尖的人才有很多,学校给予他们怎样的发展空间?
曹新安:首先拔尖人才是一个需要界定的概念,一般大家都会认为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就可能造就为拔尖人才,在我们红旗高中,实事求是地说我们学生的学习成绩肯定不会达到一些兄弟学校的水平,但我们也认为我们的学生在某些方面也可以出类拔萃。在我们学校通过学生特长的培养使一部分学生在某些方面达到很高的高度,我们也把这些学生看做是拔尖人才,比如我们的田径队,今年就有三名同学达到了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拿到了证书,在田径上他们就是拔尖人才。从学校的整体看,对他们的培养最重要的是要进行个别化教育,重在引导,要创造多方面的条件和资源来满足他们的需求,当学校条件和资源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时我们就求助于社会,如大学、企业、研究机构、特殊专业部门等。
记者:眼下家长和社会对名校的追逐丝毫没有退烧的迹象,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曹新安:这种现象是可以理解的,首先争上名校是有理由的,他们优质的资源、多途径的出口、广泛的人脉关系等,这些都是现实的优势。家长的心目中清华、北大等学校不再是一所大学,而是孩子和家长成功的一个标签,但是这种盲目追求是很危险的,社会的现状与家长的追求是有差别的,教育是在为未来培养人才,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是能适应社会发展、能在社会上立足、能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而不简简单单是一个大学毕业生,更不是一张名校的毕业证书。盲目追求名校的一个必然过程就是死抠文化课,忽视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近些年不断曝光的北大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研究生卖肉、本科生去掏粪等等现象,都是在说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正在由看重学历、学校转向看重专业、技能和素质。这种现象需要逐渐被社会大众慢慢接受。
记者:现在,全社会都在倡导素质教育,但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校长都不愿意用乌沙帽做赌注,对此您怎么看?
曹新安:当前的高中校长是承受巨大压力的一个群体,学生家长迫切的升学愿望、教师员工的利益诉求、学校生存和发展的严峻形势,这些都迫使校长们要选准突破口,而在所有的选择中,只有全力以赴追逐升学率才能一俊遮百丑。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忽视对学生各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我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提出素质教育的概念以来,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但离全面实施还是有差距的,现在还有一些学校还在紧紧盯住考试不放,首先是随着考试招生的政策的调整,高端高校逐渐扩大自主招生比例,中等学校还是要按现在模式按部就班,低端学校要放开招生,在导向上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要通过应试来完成学业,在需求上就决定了有些中学要盯住考试,并且这是校长们解决所有烦恼的最简单的方式。其次,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不像应试教育那样效果明显,素质教育需要在学生身上沉淀、积累;同时素质教育也不能像考试那样用标准来衡量,这样就不会迅速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认识到应试教育只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应试能力也是学生能力的一种,我们要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寻找素质教育和应试能力的结合点,尤其是在艺术、体育等方向上,这样既提高学生素质也能发挥他们的应试能力,很多学校都做了很好的尝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我们的教育大环境还要再安静些,“板凳要坐十年冷,教育要看十年后”只要大家有信心。
大连市红旗高级中学创建于2004年,2008年被评为辽宁省示范性高中,2010年加入辽宁省示范性高中协作研究专业委员会。属于建校较晚、发展较快的一所高中,是典型的“后发型”高中。在2009年8月,红旗高中被全国教育规划办批准为“全国高中特色研究项目校”后,全校教师积极进行《“后发型”高中高效教学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为早日建成国家级特色学校正加速开展工作。学校为了将科研成果转换为实际应用,通过教学成果的展现,配合研究工作开展,使两者之间达到了相互依托,相互提高。
为了调动广大师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强化师生“互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校把脑科学研究理论与有效教学理论相融合,这一举措得到了教育部课题组专家的注意和认同,因此将大连市红旗高级中学作为首批“全国教育规划高中特色学校研究专项课题”,率先在大连进行推广。在推广研究的过程中大连市红旗高级中学“有目标”、“有评价”、“有效率”、“有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