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站 中考网-长沙站

2018年长沙中考作文题目点评分析(2)

2018-06-16 11:19:56中考网编辑


  二、材料所隐含的观点存在争议

  这个作文题的材料是一群同学在讨论“写作要不要说真话,抒真情”的问题。材料中列举了三位同学的话。第一位同学说:“写作应该说真话,抒真情,因为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真正打动人。”还有一位同学说:“我写作的时候就经常虚构,虚构出来的文章,有时候得分也蛮高的。”

  从材料的字面上来看,材料中第一位同学的观点与第三位同学的做法是对立的,如果赞同第一位同学的观点(这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的主导思想),那么就要否定第三位同学的做法,因为他并不是“说真话,抒真情”。可是,文学理论告诉我们,文学创作是不排斥“虚构”的,甚至有理论家认为“虚构才是文学的本质”。古今中外数不胜数的文学名著也无声地宣告着“虚构”的艺术魅力。那么,为什么中学生写作就一定不能虚构呢?虚构写作就是做人的不诚实吗?那么吴承恩岂不是大大的骗子?中学生写作可以倡导“说真话、抒真情”,但不能将“虚构”逐出中学生写作的领地。

  我认为,回答“写作要不要说真话,抒真情”这个问题,正确的观点应当是“写作既可以说真话、抒真情,也可以虚构”。不知这是否符合命题者的想法。如果命题者也承认中学生写作有虚构的权力,那么材料中的问题表述可以修改为“在写作中,说真话抒真情和虚构,你认为哪一种好?”

  以上的分析是建立在一个基础上的,那就是:说真话抒真情与虚构是矛盾对立的。但是,我有限的写理论知识告诉我,这两者是可以不矛盾的。虚构的作品中完全可以融注作者的真情,《红楼梦》是虚构的,可谁敢说其中流淌的情感不是作者的真情?至于“说真话”,关键是对“真”的理解,一是指生活的本来面目,即生活真实,二是指经过作家加工创造的、符合生活内在逻辑、能显示社会生活本质的、具有审美价值的真实,即艺术真实。如果是将“真话”的“真”理解为艺术真实,那么,成功的虚构完全可以做到“说真话抒真情”,二者可以兼容。

  可是,从作文材料来看,第一位同学表明观点后,第二位同学提出反对,反对的理由是“经历简单”“总是说真话抒真情,可能千篇一律,没有新意”。可见材料中学生的观点中“说真话”的“真”指的是生活真实。

  当然,缺乏写作理论知识的学生如此理解是正常的。具备写作理论知识的人对此就会产生争议。一个隐含着争议的观点的题目让不明就里的学生来谈,真的合适吗?

  三、“思考”的范围如何限定,不明确

  “对这个问题,你有怎样的体会或思考?”“体会”且不说,只说“思考”。“思考”的范围有多宽?命题者的意图是要求学生只就“写作要不要说真话,抒真情”的问题作直接的正面的回答呢,还是允许学生由此及彼,发散思维,或者可以只从一个侧面来给予间接的回答?语文教研群里对这一点争论很多,许多对这个作文题做分析解读的文章里也提出了许多写作思路。

  比如:

  由写作“说真话抒真情”联想到“诚信做人”;

  由第二位同学“经历简单”“写不出新意”的说法,提出“要在简单的生活中发现真情”;

  从平凡的生活中感悟到美;

  ……

  严格来说,以上的写作内容并没有很好地执行“任务”,没有对提出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正面的回答。或是联想得太远,或是只抓住了材料的某一部分,等等。但是这也可能是学生由此作文材料所引发的思考,也是对问题的间接回答。如何评判,需要明确。

  诚然,如果允许学生不着边际地发散开去,则考试作文防宿构、防套作的功能将被削弱。但基于本作文题直接正面的写作实在“难为无米之炊”,那么,在紧张的考场上,学生们选择“旁逸斜出”就在所难免。

  总之,我认为2018年长沙市的中考作文题话题独特,是反押题的杰作,且通过一个作文题引发语文老师对作文教学的关注与讨论,引发学生对写作的思考,对作文教学来说,是有益的。但对于今年参加中考的学生而言,要想写好,实在不容易。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热点策划 更多
进入热点策划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