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站 中考网-长沙站

2013年长沙四大名校中考语文复习题:文言文阅读(A)

2013-04-22 18:16:35佚名

2013年长沙四大名校中考语文复习题:文言文阅读(A)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渔人甚之  ②阡陌交通  ③不为外人道也  ④便扶向路  ⑤病终  ⑥后遂无问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研读第二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

  我的研读:__________________

  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说了些什么?为什么皆叹惋?

  我的联想: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试作评价。

  我的探究: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6.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有仙则  ②惟吾德馨  ③往来无白丁  ④无案牍之劳形

  7.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孔子云:何陋之有?”这句话。

  我的翻译:__________________

  8.全文的文眼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

  9.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形容“陋室”不陋的?

  我的归纳:__________________

  10.联系本文谈谈: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具有怎样的道德品质和情操?

  我的畅谈: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1.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可爱者甚  ②清涟而不妖  ③不不枝  ④陶后有闻

  12.下面各句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水陆草木之花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花之隐逸者也  D.花之君子者也

  13.周敦颐说:“莲,花之君子者也。”从他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

  14.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你喜爱的原因。

  我最喜爱的花是:__________________

  我喜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15.下面两题难度各异,请任选一题作答。

  ①在古诗中有不少咏莲的名句。结合课内外的积累,试写出两句来。

  ②作者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丽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墨”,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20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 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纽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录毕,送之(  )  ②其欣悦,则又请焉(  )③媵人持汤沃灌(  )  ④左佩刀,右备容(  )

  17.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加冠 宋成列    B.慕圣贤之道 杀数人,胡虏

  C.足肤皲裂不知 久乃和  D.获有所闻 士不尽饮

  18.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20.本文与《黄生借书说》虽然着眼点不同,但两文某些观点仍有其共同之处,请概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5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呋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关?”其妻日: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吾孰与徐公关?”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日:“吾与徐公孰美?”客日: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朝服衣冠,镜(察看)   B.吾妻之美我者,我也(偏爱)

  C.由此观之,王之甚矣(弊端)  D.数月之后,时时而进(偶尔)

  2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徐公来,孰视之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吾妻之美我者  D.暮寝而思之

  23.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C.本文第三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

  2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

  25.《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请点击下一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热点策划 更多
进入热点策划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