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家长必读:相对成绩,我看重你的努力!
首先非常感谢老师和各位家长给我这个机会,能把我平时教育孩子方面一些想法和做法跟大家聊聊。
教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对此我本人并没有创新性的想法或做法。我的想法和做法其实也是通过向老师们、向其他家长们交流学习,以及自己读书感悟+自身经历感悟得来。
我主要聊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孩子的日常行为规范培养,二是学习方面的具体辅导方法。
第一方面:关于孩子的日常行为规范,我认为这方面教育的目的是使孩子成为合格的社会人。我在这方面的做法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一、尊重;二、规则”。
尊重,就是把孩子当作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而绝不是自己的附属品和私有财产(不能“父为子纲”)。这一点,我比较赞成西方人的观点,家长和孩子都是具有平等人格的人。我跟孩子在一般事情上都是用平等的姿态和口吻来对话,不居高临下。这样孩子才能把家长当成朋友推心置腹谈话。孩子很小的时候,个子矮,我一般是蹲下来、或者我俩一起坐着谈话,让他感觉不到压迫感。平时家里的大事小事,我们也会征求孩子的意见,当然决定权还在我们。再比如这次发言,我也是跟孩子商量了的,涉及他的例子,要经过他同意。这次开家长会,他要求我穿上体面的衣服,我平时穿衣不太讲究;我今天这身行头,就是我最好的了,是经过我孩子和爱人审查通过了的。
孩子在感觉到被尊重的同时,我想也会产生责任感。责任感很重要,会使孩子思考问题和做事更慎重,对自己、对别人都更有责任心。
包办不是尊重,比如你不让他做家务,实际上是剥夺了他的劳动和成长的权力,是不尊重他的独立人格。每次吃饭,我不是让他吃现成,一定让他做点什么,比如择菜,比如摆上碗筷。
举例:一个风景区,一个孩子刚够全价票,家长狠狠骂到:“光长个子不长脑子,让你低头不知道低头。”另一个孩子同样的情况,家长买完票,拍拍孩子,笑着说“长大了”。
这里我想讲一个故事:一个农村孩子,16-17岁的样子,辍学了,在家天天跟同龄人闲逛,觉得自己年龄不小了,但在家里又从没有做过主,又不像个大人。一天村里来了个走街串巷收鸡的。这个孩子在伙伴们的半怂恿、半捉弄下,就想做一回主,说:“我家这几只鸡,两块钱一只卖给你,我作主了”。说这话的时候很有几分豪气。买鸡人当然沾了大便宜,开始捉鸡,这时孩子的父母回来了。母亲当时就说“孩子的话,不能算”。买鸡人也自知理亏,准备走人。孩子也没了刚才的豪气。这时父亲说话了:“你是个大人了,说了要算数。2块一只,卖了”。
从此这孩子真的像个大人了,说话做事非常稳重。
规则,就是让孩子在家庭、学校、社会上都要遵守相应的规则,包括各种成文的规则或不成文的规矩。遵守规则不仅仅是约束他们,也是保护他们。孩子心智毕竟还不成熟,判断力不够,自控力差。家长是监护人,有责任、有义务引导孩子,约束孩子的行为。在这方面,家长和孩子就是不平等的,是监护人和被监护人的关系。
比如遵守交通规则,既方便所有人,也保护自己。再比如乘坐扶式电梯时靠右站、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不给别人造成麻烦。这些基本的规则和文明礼仪,我都及时规范他。
比如孩子小时候跟小伙伴们玩,学了一些脏话和骂人的话,我们坚决制止。
我想起一部电影:一家三代团聚在饭桌前,孩子要看电视,父母按老规矩不让看。老人就说:大家都是平等的,你做父亲的不能限制孩子看电视的权力。这时父亲坚决关掉了电视,并说:“这时候不要跟我讲平等。我知道他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位父亲也许态度生硬的了些。但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保护孩子身体健康和遵守规则的习惯更重要。
另外我想说几点:关于日常行为教育,我觉得男、女家长应该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现在好像在教育方面女家长管的多些,比如开家长会的大部分是女家长。男、女家长的教育风格不一样,父母共同教育能使得孩子的性格更完善一些。有一位同事跟我说:“你一个大男人,怎么还管教育孩子这种小事?”我说:我认为在家庭里再没有比教育孩子更大的事情了,和教育孩子比起来,房子、车子都是小事。我没有车子。
家长也应该给孩子提供更多的独立待人接物和学习礼仪规范的的机会。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尽量让他独立去做、去和人打交道。在这方面,尽量不批评,适当引导,顺其自然。孩子在待人接物上可能会有欠妥的地方,但相信孩子会逐步提高的。我在这方面就是个反面例子,我在家里排行最小,父母总觉得我办事不如我哥,老让我哥去办事。所以我现在很多方面就不如我哥,除了学习成绩比他们好。
第二方面:关于孩子的学习辅导。分数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分数也是不行,中考高考指挥棒在放着呢。我不要求儿子一定要多少名次,但要努力。
他在我办公室看到领导办公条件都很好,把靠窗户的地方一隔,成了小隔间。我们普通员工就看不到阳光,暗无天日。就问我“你咋不当官啊,你啥时侯能当官,好有个自己的办公室,我来玩也方便”。搞得我很没面子。我说“我不要求你的名次,你也别要求我当官。咱俩努力了就好”。(是努力工作,不是努力当官)。说个笑话。
我的具体做法是自己首先做好表率,其次对作业“详细检查、分析问题、拓展讲解”,最后要跟老师及时沟通。
关于家长的表率作用,我觉得家长对工作学习认真与否,孩子能感觉到。我在家里几乎不看电视(这两三个月,就十八大那天开了两分钟,一看没啥看头,就给关了)。孩子学习时,我一般就检查作业、做家务或看书,一般一个小时左右跟孩子一起活动活动筋骨。我这样不是为了做样子给孩子看,孩子不在我身边的时候我也是这样。我平时一个月要看1-2本书,开学这两个月,我才看了一本。
举例:有个家长,是我的亲戚。孩子做作业时,这位母亲在一直在一旁非常慈爱地看着孩子,不时问问“冷吗、热吗,渴吗”,不时给孩子端水,披衣。我当时就说“你自己的价值哪里去了?你为什么不干点自己的事?你就是织毛衣也好啊!”当然只是心里说说,嘴上没敢说。
对作业的辅导我采取的方法是“详细检查、分析问题、拓展讲解”。
我对他的作业凡是要签字的,字字过目,不过目不签字。数学不但检查答案,还要检查做题步骤,他这次期中考试数学的扣分就是步骤不完整,很可惜。语文和英语边检查边全部或部分提问,看他是否真地背熟了,有时能发现没背熟的。
检查完后,与孩子一起分析,对做错的题目分析错误原因,下一步应该注意哪些方面。比如有些英语单词老记不准,我让他临睡大喊5遍这个单词,他就记住了。语文方面,他回答问题流于笼统,不具体,对新文章理解不全面。比如只回答“济南的冬天很美丽”,我说你要把美的东西举例出来,不用说好人家自然就知道美了。你说一个人漂亮,不能只说漂亮,要说“水汪汪的大眼睛,弯弯的眉毛”,人家就知道漂亮的。(举例期中考试,阅读理解。“为什么女儿流泪”只回答“女儿对母亲很感动”,扣了大半分,扣分很合理。应该具体到:“母亲练习走盲道,会摔跤,会擦破皮”。最后一问他只答了“母亲对女儿的爱”,却看不到“母亲对盲人的爱”,扣了一半分,扣分很合理)。
语文没有标准答案,但不等于没有要点,你把要点抓住了,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最后适当拓展讲解。比如一个英语单词,我会和他一起查字典,分析单词的来源、加上不同的前缀后缀能组成哪些新的单词,能组成哪些词组,还有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并且用这个单词造句。造句对他理解和记忆单词很有帮助。造3个句子,这个单词就掌握了。
对数学,不局限于做对答案,还要分析这道题有几种解法,不同方法的优缺点,总结该类题型的特点。
我记得期中考试卷子发下来当晚,我们分析完卷子睡下了。我突然又想到几个问题,怕忘了,赶快爬起来拿手电筒记到纸上,第二天早上给他讲。这样情况有好几次。
碰到我自己不会或拿不准的问题,我会和孩子一起分析寻找答案的途径,通过这种方法,让他学会以后自己解决问题。
对上述这些做法不可能每次都面面俱到,以尽力为原则。
跟老师及时沟通,我觉得咱们的家校联系本不仅仅是家校联系,也是一个“学校、家长、学生”三方很好的沟通渠道。孩子在学习上的情况,以及思想上的波动,都可以通过家校联系本及时让老师知道,以便老师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孩子本人看了这些评语也会有所思考。写到纸张上,比在口头上说,对他的印象更深。
我在家校本大部分是就事论事,写他作业中的问题。少部分时候也表扬和批评。家校本上批评和表扬效果很好,他就怕家校本上批评,被老师看见。家校本也是一个孩子的成长记录本,将来翻翻,也很有意思。
以上就是我平时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与大家共勉,这句话是我从咱们年级一个家长那里听到的。对孩子,“相对于你的成绩,我更在乎你的努力;相对于你的努力,我更在乎你独立存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