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学校:二四课程高中段介绍
一、培养目标
总体目标:
十一学校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结合校本特点,把培养目标定位于:为学生优秀做人、成功做事奠定坚实的根基——为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爱国情操、国际意识,人文情怀、科学头脑,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各有特长的适应国际交往的新型的高水平的人才奠定扎实宽厚的基础。
具体目标:
1、政治思想道德素质。
(1)具有鲜明的“荣辱观”和“廉耻感”,了解中外历史和中国的国情国策,怀有一颗热爱祖国、报效社会之心,具有“一切为了祖国”的崇高人生价值观和强烈的爱国情感;
(2)具有民主和法制意识,具有对自己、社会、国家、民族的责任感;
(3)养成诚信豁达的人文情怀,有感恩之心,坚韧意志;
(4)品行端正,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具有国际视野,有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2、科学文化素质。
(1)能较好地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有一门最喜爱的学科并形成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终身受用的治学习惯。
(2)精通阅读技巧,具有较好的阅读学习能力,能较好地解读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具有沟通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与能力,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能用英语简单交流;
(3)具有较好的信息素养,练就一手熟练操作电脑的技能并学会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具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学习化社会所需的终身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
(4)基本树立起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发展和提高以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实验探究、实践操作等为主要内涵的学习能力与品质。
3、良好的人文素养。
(1)继承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形成仁爱、宽厚、勤劳、朴实、诚信、礼让、善良、自强不息等优良品质;
(2)形成理解、合作与创新意识和能够协调人、自然与文化的关系的能力,树立起讲文明,懂礼貌,辨善恶,知荣耻,热爱集体,乐群善交,遵纪守法,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观。
(3)成为能够尊重人,尊重自然,尊重社会,尊重法,会合作,敢竞争,讲诚信的社会公民和建设者。
(4)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鲜明的个性,形成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具有对今后的生活和发展能作出恰当的选择和规划的能力。
4、身体心理素质。
(1)养成经常锻炼身体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至少学会一项可以终生满足自己体育锻炼的技能并养成习惯;
(2)具有健康的体魄,能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
(3)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形成合作沟通的意识与能力,悦己乐群;有较强的承受挫折的能力和心理自我调节能力;
(4)有高目标的奋斗方向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自己充满信心,顺利释放个性潜能,对未来的成就充满希望;
(5)善于发挥自我优势,刻苦奋斗,勇于付出,自律、自制,为所当为;正确看待人生价值,具有不达目的决不言退的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5、劳动技术素质。
(1)具有正确的劳动观点、积极的实践精神,能够正确对待劳动,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
(2)能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初步树立创业意识,至少学会一项劳动生活技能并有良好的独立生活能力;
(3)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社会意识,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具有与社会生活相适应的职业意识和择业能力。
6、艺术素养。
(1)有正确的审美观、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及创造美的基本能力;
(2)喜爱艺术,有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
(3)掌握一项乐器演奏或绘画技能并有良好的审美修养。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在课程目标上定位于当代中国新教育,建设反映世界教育趋势、适合中国教育国情、领先中国教育改革、体现本校教育改革特点、具有科学性、创新性的中学课程体系。
2、在课程结构上要与与传统课程有本质的区别,体现出现代新教育的全面性、多样性与可选择性。
3、在课程内容上要注重基础性、实践操作性、时代性、生成性、发展性,体现出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区别的教育。
4、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如,“四环节”教学、分层教学、走班制、选修课、活动课、学科竞赛、兴趣小组、研究性学习、导师制、专题研究、自主实验等。在最新技术手段的使用和教与学方式上要创新无线网校园、数字化图书馆、宽带上网,在教与学的方式上进行重大的革命。
5、在课程评价上强调科学性、实践性、过程性、结果性与发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