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站 中考网-北京站

2010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解析

2010-09-15 13:42:00佚名

  问:各位网友大家好,为了让广大考生和家长们及时了解2010年北京中考试题难易程度,准确的预估2010年北京中考成绩,中国教育在线初中频道在第一时间邀请到具有多年一线教学经验的名师,在线解读2010年北京中考各科的试卷。今天做客我们节目的是光华鼎力语文学科首席主讲老师,常年担任教育教学一线的名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应试技巧的李占舫老师,李老师您好。

  答:您好,各位网友好,主持人好。

  问:今天我们想和李老师首先聊一聊今年中考的语文试卷有些什么样的特点呢?

  答:今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的特点,第一点它面对的是北京市所有的中考学生,这一点靠得很近了。第二点从题型上来看,体现了它的科学性,语文学科的科学性,从考试的知识点来讲,又体现了初中语文学科的细节性。

  问:和往年相比来说,今年中考语文试题相对于历年考试来说,您觉得在难易程度上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答:总体上变化不是很大,如果说变化的话,只能说它更贴近了中学生的实际,同时也很科学地,很高远地来体现了语文学科将来的社会性和实践性。

  问:今年的考题中比较典型的和容易失分的题目有哪些?

  答:第一个还是体现到学生对于整个阅读和写作这个地方的社会经历,他的积累和总结,主要是积累。还有一点在审题上,学生们注重结果,中考题恰恰在发展学生的过程,而结果需要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体现出结果。

  问:跟历年试题相比,您认为今年的中考作文有什么特点?着重考察了学生那些方面的知识?

  答:今年中考的语文题我觉得第一结合了学生生活一个大的背景,也就是我们国家的一些时事,像08年,我们国家可以说经历了半个世纪来的特大自然灾害,这可能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很多人都没有感受到的,面对这样的一个大的背景,从题目上来看,他又再一次触动了中国人民本质的东西,勇敢和坚强,用一个歌词,而且这个歌词我觉得也有重大的政治意义,是一部来自于义勇军进行曲的一个题目,叫《向前,向前,向前》。09年我们同样还是经历了更大的考验,不应该说是灾难了,08年如果说我们说是没有思想准备的灾难,08年的考题就是教育我们的学生怎么样去面对灾难。到了2010年玉树地震,我们已经经历了四川汶川地震的考验,玉树地震对我们来讲就是一个警醒,我们如何面对困难?今年的题目《凝聚》,是在我们同学和老师乃至成年教育这一方面,我们都不必感到很惊讶,因为作为凝聚这个动词来讲,它是承接了08、09人在成长过程当中的一个考题和一个考验,我们自己的同胞,台湾的回归和我们进一步的友好,体现了党中央的和平过渡,到了后来世博会,肯定展示的是世界,作为凝聚就是一种昭示,昭示什么?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最光荣最传统的品德,就是我们无论在任何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本国人民的团结,需要世界人民的团结,所以凝聚表现的就是人们的团结,通过写作让同学们感受到我们的做,我们的想,以及我们未来的成长都应该是最根本的要具有凝聚力。

  问:李老师讲得非常精彩。您能给我们预估一下今年的语文试题的平均分大概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吗?

  答:我大胆说一下,应该说平均分在95分左右。

  问:根据这几年考题的变化和研究,您认为未来中考语文会着重考察学生在哪些方面的能力?

  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我们作为家长也好,每个观众也好,包括主持人也好,我们都经历过,语文学科的特点是一生学习的过程,用现在比较时尚的话说,就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作为这样一个学科特点,可是我们要面对中考,更多的家长可能都要顾及到,怎么才能提高语文成绩,就是一个短期的效率,对于这个问题深有体会,30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我觉得我有这样的几点想法,也叫建议,给在座的家长和观众。

  首先课本知识点的领会和贯通,为什么这样讲?现在我们全北京市的教材,表面上看不统一,有人教版和苏教版的结合,还有纯人教版的学习,我觉得无论是哪个版本,我始终认为课本应该是我们要回归的,可能这个话题,我感觉到在我的教学经历当中,很多学生、家长乃至比较年轻的一些老师,总爱抛开课本,可能是无意当中的,想找一些捷径,像找一些名师或者找一些课外辅导资料,还有的爱在网上下载一些专家的点评或者是他们的一些思考题等等。我认为还是要回归课本,无论是哪个版本的教材,教材对于学生来讲还是根本,在平时的教学当中,我们要重视的有五点,平时大家忽略了,看看能不能拾起来。

  如第一个语言法则,虽然我们的教材里有,例如苏教版有,但是没有设这个专题,但是真正的要完成学生在中考阶段的理解、分析和表达能力,肯定考试的时候最终是表达,这个能力入门的是语言法则,它就跟学任何一个学科一样是有法则的。第二语文知识,语文知识可能很多老师更淡化了,什么是语文知识?学语文必须得懂得相关的知识,比如文体,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表达形式。第三就是关于课后练习,现在叫课后探究与学习,其实我每次教学的时候,我都在研究这个,课后叫探究学习,其实探究的过程就是学生提高的过程,加上我们所学的叫范文,都是名家名篇是经过长期实践证明了是可以经得住考验的,无论从思想内容上还是从艺术表达手法上,都是无可挑剔的,作为他们所设定的题,我们不能忽视。第四点单元训练,每一个教材后面都有一个单元训练,比如苏教版前面还有单元提示,就是单元提示和单元训练也是贯穿整个知识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总结和一个系列。第四就是关于专题,设置的专题,专题是拓展学生知识的,是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这个知识面又和我们的中考语文大纲的要求又是紧密相吻合的。所以我认为课本知识这一点上,所谓的领会贯通不可忽略的应该有这些。

  第二点,每年同学们拿到手里的中考说明,中考说明由两大块组成,一个是理论,一个是题型事例,可能后面还有一个附加的参考答案,对于中考说明,理论还有题型事例,我也有我的一些看法。这些看法也源于教每届初三时候的一些常识,而且实践证明我的常识可行。在我所教的历届学生当中,有很多学生,包括我的学习委员,他可能都是在初一、初二不重视语文,虽然是语文课代表,他都不太重视,都要在初三才重视,重视的同时我就让他一定紧紧扣明理论,而且它们是有层次的,什么样的关系呢?

  首先说理论,可能我们的家长会认为,理论的东西不是学生能看懂的,这些我们的家长和老师是应该帮助学生分析,尤其我们的家长,因为在座很多的家长和网友,我们都是有一定的学历或者有一定的理解水平,但这一点我就希望家长拿到中考说明之后,当然你也可以提前借,比如可以跟上届的应届生、毕业生去借中考说明,因为本届的中考说明只有在第二学期,3月份的时候才能拿到,家长考生要想提前了解历届中考考试的目标或者是途径的话,我觉得家长就可以提前先把中考说明前半部分的理论先学一学,逐条看一看。

  其次就是题型事例,这几个字家长不要小看,作为题型事例分析题来讲,中考出题的题型是应该紧紧扣住题型事例的题,多年研究证明了这一点。因为初中语文中考它的题型不外乎25道,顶多练习到26道,这里面包括作文也是1道。这25道题在中考说明题型当中都有,而且有的时候出现的不止一次,更多的是比如说他可能是从不同的角度,但是细一分析,三道题可能归到一道题上,这就要求大家熟悉题型事例,这样学生脑子里有一个框架,考哪些,考哪些,当他拿到老师给他的无论是第二学期的期末也好,是一模也好,二模也好或者其他区的题也好,他可能会很熟悉,觉得一点也不陌生,就是这些题型,把他慢慢慢慢印在脑子里面,这是中考说明当中的第二个层次。第三个层次,说一说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往往我们就忽略,包括有的时候老师在内,说总觉得这个参考答案怎么那么简单,我研究了多次关于参考答案,我教给我的学生,期末考试完了之后,就该进行一模,完了我就要求学生反复做,做完了以后,再去看参考答案,不回避,它是有指导意义的,现在很多家长和老师和同学走两个极端,第一个,我做前面的题,我就把后面的答案抄一遍,妈妈说了,再看,那我再抄一遍,这是一个极端,应该说效果不是很大,有的时候走到另一个极端,参考答案我不看,坚决不看,自己使劲做,做完以后我让老师看,当然这个时候指导老师肯定是必要的,因为我们在这里谈的可能更多不是老师。我觉得这两种做法都不可取,应该怎么样?逆向思维,当做第二遍的时候,我就要边做边看答案,甚至我要拿着答案在第一位,看完答案以后返回来,我去研究这道题,凭什么是这个答案,一使同学们自己认可了为什么是这个答案。第二,无形当中教给他,这个答案在审题当中,对于他的审题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所以我的第二个建议当中,中考说明的理论,家长和老师要先看,要反复看。关于题型事例,就是老师和学生去看。到了参考答案这一块,学生是第一位的。

  第三个,关于平时的丰富积累。语文的学习,学生和家长我们座谈的时候,甚至有的老师也这样认为,觉得中考考试科目当中语文是最不需要花时间的,其实有的时候我特别能理解家长和老师,为什么?老师让我做一道题,老师讲一道题以后我一做,马上做成了,我很有成就感,挺高兴的。还有一个呢数学老师让我做上一道题,我拿上尺子、量角器,做完以后,一看做对了,可是语文的学习就不是这样了,我不需要拿着这些东西,更多的需要看,看的时候我觉得语文学习的时间用的完全是零碎的时间,是一点一滴的积累,这个时候时间的积累我指的是这个概念。我特别能理解我们的家长还有我们的学生说语文的学习,您刚才说了,它是一个慢功夫,它在提高起来也不明显,不像做一道题,我做对了,语文那个学科本身的特点前面我已经说了,不会是那么明显。谈到第三点的时候,我觉得首先是平时的补充,平时的补充一个是要看一些经典的文章,特别是最近三年来,可能将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觉得我们语文的考试是在回归理性,我在09年看了所有的科目,五科以后,我的体会是,我不是说教语文的老师,就站在语文的角度,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上来看,语文学科考试的题目或者说考试的内容它越来越,一个叫理性化,一个是很回归原本的东西,人有一个原本的出发点,然后去发散,然后去扩展,然后去提高,然后才能上升到理解的层次。所以语文的学习,今天我就提到了,还是得读书,不过我说读书,大家应该读一些,让学生去读一些经典的,我还是认为名著是不可忽视的。还有一个像一些刊物,比如我就常年看《读者》,由原来的一月是一期,现在是一月两期,那里面有很多文章确实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从表达艺术手法,应该说都是经得起推敲的,让我们的学生在成长阶段去读一读这些文章,不仅仅说是提高他的写作能力,提高他的分析能力,更主要的给他树立了一个远大的目标,因为无论哪科的考试都要体现社会性和人文性。

  最后关于阅读的时间,我们的网友也好,家长也好,还是应该利用一点一滴的时间,如果说您把正规的时间放在做题上,没关系,如果你把你的时间放在规模较大的一些实验上,物理、化学,都没有关系,但是你还有时间,还有一点一滴的时间,你就把它放在读书上。比如说读一句,比如说吃饭前,等饭的时间读一段,都没有关系,它都会提高你的阅读能力,或者说你的写作能力,因为我们是在谈关于中考的语文学科的话题。所以我从这三点上给每位家长或者说每位学生讲一讲。可能有很多在座的都是马上就是初三的学生了,觉得时间过得很快,那主持人,您看看,还有哪些方面需要给学生做一个点拨。

  问:李老师讲得已经非常详细了。我们感谢李老师给我们做这么详细的点评,很快的也到了我们节目的最后,节目的最后我们有请李老师和今年参加北京市中考的考生和家长朋友们讲几句话。

  答:对于我们考过的学生也好,那我们还面临着考试。对于我们马上升入初三的学生也好,我确实还有几句话要跟大家交流一下。

  第一,我们家长可能无形当中给我们的新生,就是未来初三的学生,可能会给他一个过早的东西,我有一些担忧,比如说对于语文的学习,我首先强调,它不仅仅是语文学习,不要把它看成,我学习几天,我就要提高,我觉得得有一个过程,得有一个投入、熏陶、感染和提高共鸣的过程,其实我觉得语文学习的提高,它可能是一种无形当中的,但是这种无形当中又不是说你必须是一种付出,当然我所说的付出不是说我付出多少时间,我付出了多少的财力,我所说的,因为人的一生,我觉得,我记得教育家陶行知,前两天的时候我欣赏了他一段文章,大概是这样意思,语文学习与学术研究,这个关系当中他就谈到了,他的题目《叫语文学习与学术研究》,里面最经典的,如果考试的话考一个学生,首先看他的作文,说如果他的作文不合格的话,其他的学科就不要再看了。当然我今天在这儿看,不是否定其他学科,我只是从学习语文的角度,我今天再去欣赏教育家陶行知的语言,我就感觉到感触更深,那就是语文的学习是对人生的学习,今天看来是为了中考,其实明天不仅仅是中考,更多的是我们作为一个学生人生的一个定位,一个定位的开始,他将来走向社会,他怎么能去看待问题,怎么能去理性地思考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最后他能做出他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一个判定,自己的判定。所以我就觉得孩子们的语文学习,作为家长来讲,作为老师来讲,应该把它看成是一个长远和宏观的定位,让学生学习从现在开始,不晚,说不是说还有一年吗?不是还有一年嘛,别小看一年,一年的时间很长,我们就要和老师和家长和我们看到的这些书,也是无声的老师,和他们也是和谐相处。

  第二,建议可能说早了一点儿,就是一定要把老师的教,同学的学统一起来,它并不是矛盾的,比如我们经常一到初三后半学期的时候,有的同学就说这个题出得,我们不会这个题,他就偏要考个题,当我跟学生拿着试题一分析的时候,每道题逐一分析的时候,最后他们说,其实出题的老师和考生是一致的,他真的不是我来教给他的,其实我可能多年有这个体会,但是我不会跟学生说,要让他感悟,他觉得出题的老师想方设法让我会做这题,如果我不会做这题,主要的问题是对于老师给我传递的信息,我可能了解的不到位。所以,一定要把学、考,学生的学习和老师也好,考题应该统一起来,而不是对立起来。

  最后一点,考生要有良好的心态,我们有了前一个前提,考试的考题是想方设法让我们同学可以去做这个题,他只不过不是靠声音的语言去表达,他是靠文字的语言给我们做了一个表达,我就希望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语言当中,说近一点,为了新的一年,说远一点,就是将来,就是要带着一种平和的心态,愉悦的心态,再拿出一个学者的风范去学习。我想没有你不会的。谢谢大家。

  问:好的,节目的最后我们也非常感谢李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到我们嘉宾聊天室做客,谢谢您。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特别策划更多
进入特别策划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