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附中5个动人故事背后的中学校长刘彭芝
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采访,听到的五个故事,打动了记者的心。
故事一:
今年春季开学前的科研年会,是人大附中老师集中研讨教学与科研的时候。这一天,会议正在进行,校长突然说:“今天我请了一个男孩给大家唱唱歌。”老师们有些纳闷。
男孩上台了,有的老师认出是2
008年刚从学校毕业的李天行。歌声响起,男孩的眼睛是湿润的,老师们的眼睛也湿润了。
高三那年,痴迷音乐的李天行突然向父母提出要报名参加电视选秀赛,父母坚决不同意,双方相持不下,就找到了校长。校长说:“我支持你参加。”可是,就在他全身心准备参赛的时候,选秀赛被叫停,此时离高考还有半年,为了报答校长对自己的理解和支持,他夜以继日苦读,最终考上南京某大学传媒学院。
李天行唱的歌,是他自己作词作曲,歌名叫《感谢你》。在送给校长的歌词集扉页上,他写道:是您鼓励我走上这条阳光之路,让我获得了开心、释放与幸福。
故事二:
杨迪,走进人大附中时是个普普通通的学生,上的也是普通班,用他自己的话说:“很长时间以来,我都不是一个目标明确的人,一直没有找到学习的真正目的。”
高中期间,他在学校的英语剧活动中拍摄了班级英语剧《无间道》和《一般无贼》,两部DV均在学校第一届校园电影节中获奖。2006年,凭着这两部作品,他被世界六所著名大学的影视专业录取,最终他选择了美国纽约大学电视电影专业。
毕业后在给校长的信中他写道:“直到我答应全权负责英语剧的拍摄时,我才发现这赐予我的不仅是挑战自我的极限,更是发现自我的起点。人大附中给了我们展示自己潜力的最宽广的平台,让我们编织自己的梦,找到自己的理想。”
故事三:
人大附中青年数学教师唐小苗是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金奖获得者杨奔和张瑞祥的老师,可这位老师的成长却一波三折。
唐小苗在家乡上中学时曾是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保送北大数学系读书,却因沉迷电脑游戏没有毕业,沦为无本科文凭、无北京户口、无工作经历的“三无”人员。
当朋友把他介绍给校长时,校长看到他身上的潜质,把他招进人大附中。这个曾经找不到生活目标的年轻人,现在不仅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事业,找到了成功的快乐,也找到了个人幸福的生活,在北京娶妻生子。
在科研年会上,他告诉全校老师,当他第一次以人大附中教师的身份回老家时,年迈的父母落了泪,说终于可以放心了。
故事四:
谁也不会想到,现任人大附中电教主任的王峰,曾是来自陕北的农民工,之前在学校种过花,做过饭,烧过锅炉。
做临时工的他,人生发生转折源于当时还不是校长的她的鼓励:“要好好干,要学好一门技术。”王峰当时心里就产生了一股劲,从此研究上了电器和摄影,学校看他做得不错,把他调入电教中心。王峰现在已是全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在报刊上发表多幅作品,还多次参与大型专题片的拍摄。
王峰的经历在人大附中不是个例。食堂临时工魏二明师傅喜欢食品雕塑,校长知道后决定由学校出钱让他学习深造,后来,他在全国烹饪大赛上获得了金奖。
故事五:
前几年,人大附中从外地引进了一名语文特级教师,课讲得好极了,班里学生都很喜欢他的课,但也有学生反映他不尊重学生,态度粗暴。
校长终于坐不住了。为了慎重起见,教务处到班里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是学生一方面对老师的师德不满,一方面对他的课表示欣赏。校长和校务会形成共识:师德欠缺,一票否决!学校决定辞退这位老师。
五个故事背后的这位中学校长,名叫刘彭芝,是一位今年已63岁的女性。12年前,当她被任命为人大附中校长时,有人怀疑:“一个女同志,能撑起那么大的天吗?”
这位女校长,用自己的辛勤与智慧,用12年来人大附中走过的“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创世界名校”的道路,回答了这个问题。
尊重,是五个故事的核心,“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镌刻在人大附中校园的红墙上,更铭记在她的心中。
爱,是五个故事的境界,只有爱才会尊重,才会无怨无悔地奉献。她常对老师们说,从教40多年她的最大感悟是:“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爱是自然流溢出来的奉献,尊重是教育的真谛,尊重是改革创新的源泉。”
学校新铺的人造草坪,后勤人员担心放上椅子会给压坏,于是决定开学典礼全校师生站着进行。她说:“那不行,这么热的天,时间又长,学生重要,还是草坪重要?搬椅子。”
学生演英语剧,看中了平常老师专用的一个大厅,年级组长和后勤人员都不同意给他们用,学生跑去找她,她二话没说答应了。
这只是学校千千万万日常事务中的两个小细节,却告诉我们什么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也告诉我们,为什么学生那么喜欢他们的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