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站 中考网-北京站

家长需要十二“变”

2009-03-02 16:40:51佚名

  根据家长、老师的要求,从今天起,我陆续将此文分十二次发表。

  开头的话:

  世界上的事情都在变,变则通,变则活。不变则是一滩死水,不变没有出路。女孩子有“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让我们感悟到什么是青春多彩,活力无限;孙悟空有72变,就能把妖魔鬼怪杀得鬼仰魔翻,使我们领略了什么叫神通广大,智慧无边。孩子们更是在日日新,天天变,家长们对此深有体会,但是我们家长自己是否能随着时代变化呢?

  和我们这个飞速变化的世界相比,我们的家庭教育却显得极不相称,顾虑观望,步履艰难,顽固地坚持陈旧的理念,逼迫着孩子充当“考试机器”,只要分数上去了,是不是全面发展全然不顾。这样下去,家庭教育怎么能搞好呢?怎么能培养出新时代需要的人才呢?

  家长要转变观念,首先要重新认识时代特点。

  因为教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很强的时代性。教育只有在符合时代特点的时候,才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而在违背时代特点的时候,反而会成为阻力。因此成功的家庭教育一定要符合时代要求。当今时代至少有值得重视的以下四个特点:

  l走向知识经济的时代;

  我国正在走向知识经济时代,这种以知识密集型和智慧型为核心的市场经济,向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挑战。发展现代科技,培养创新精神成为教育的历史使命。

  但是创新精神不是空中楼阁,它的出现要建筑在独立人格的基础上。而中国由于长期处在农业的自然经济中,由此形成的各种传统意识,使人的发展没有完全摆脱连结于血缘、地缘纽带中的人依赖人的关系,独立人格发展普遍不成熟,个体的价值得不到尊重,因而缺乏培育创新的土壤。

  市场经济的出现,对我国最大贡献是使独立人格成为社会的需要与可能(如投资方向,决策能力,自我推销,自我表扬都需要善于合作、有创新精神的独立人格)。与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相对应的是人的主体性。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基础上的创新,是符合时代的第一要求。

  2走向全球一体化的时代;

  人类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当前发生了生存状态的根本性改变,人类逐渐走向互相依赖,结成整体,世界将成为一个“地球村”。全球性的生态危急,促使每个人、每个国家,都要把局部的利益和人类整体的命运联系起来。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使人类出现了新的交往格局,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中的频繁交往,使一种世界历史性的关系正在形成;

  “双赢”理念的产生和“强强联合”举措的出现,迫使我们重新思考教育应该如何适应这走向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因此教育中的“合作”理念是积极体现了时代的要求。

  3走向晚辈文化的时代;

  当社会发展缓慢的时候,长辈所掌握的文化尚能代表那个时代的特征,晚辈通过长辈的传授,仍可以适应社会的需要,这时是处在长辈文化时代;而迅速发展的社会,长辈所掌握的文化逐渐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只有那些和时代同时成长的一代,能批判性地继承长辈文化并迅速掌握最新知识不断创新的年轻人,他们所掌握的文化才代表了时代的特征。因此,在迅速发展的时代,必然形成新的“子教三娘”代际关系,宣布晚辈文化时代的到来。

  在晚辈文化时代,陈旧的教育模式必须改变,长辈用调羹喂孩子知识,教师在讲台上发布真理的做法将成为历史,于是,新型的“自主—合作—创新”教育则应运而生。

  4走向人的转型的时代——走向共同主体的时代

  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人的生存方式出现巨大的变化。逐渐增多的共同利益,日见密切的社会联系,使一种世界性的关系正在形成,它不能不对人的本质产生重要的影响。

  人的本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整个人类历史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url=http://imgcache.qq.com/qzone/blog/QZEditor/blank.htm#_edn1]社会的发展客观地产生了对新型的人的需要,教育应该培养能推动世界历史的主体,走进世界历史的人。

  在这样的历史使命面前,人的转型应该成为教育的主题。过去的单一主体必须走向共同主体。这样的主体就需要完成人格上根本的转型:一是思维方式的转变。它的主要特点是开放性,达到与他人的“视阈融合”;一是价值取向的转变。它认为既有个体作为存在的价值,又有对与他人共在的价值的肯定,双重规定性是价值主体的存在形式。

  在当前形势下,这样一种人的转型教育则能将主体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在深层次中结合起来,十分值得探索。因此,更加自主,更加懂得合作,更加善于创新,才是走向共同主体时代新人的特点。

  当然也有的家庭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及时转变旧观念,迅速创造新方法,他们应该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让我们和他们一起继续探索,来个观念的十二“变”怎么样?这十二“变”就是:

  1.把误解变成理解

  家长和孩子发生误解的情况非常多。误解发生之后,不仅教育不能进行,往往还会造成家庭的紧张气氛。您想,家长如果冤枉了孩子,孩子自然不服气,哪能不争辩几句,但是目前这样做的结果是家长更加误认为孩子是“翅膀硬了,不虚心,不孝顺”,自然也就更生气。

  应该说,不了解情况没有发言权,就更不应该急急忙忙地去教育孩子。不过有些家长常常是无意中犯的这个错误,自以为自己很了解孩子,所以往往听不进孩子的辩白或解释,把事情越搞越糟糕,更谈不到什么理解了。

  要想把误解变成理解,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要注意:

  (1)注意孩子的年龄特点

  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对于家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虽然家长天天生活在孩子的身边,而且家长也是从儿童时代过来的,但是并不等于家长自然就十分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

  有一位家长深有体会地讲述了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他的孩子在日记中写到:小时候,有一次爸爸在厨房做饭,我趁爸爸不注意,偷偷地打开冰箱门拿出了几个鸡蛋磕碎了。爸爸发现了问我:’你为什么磕碎那么多鸡蛋?”我说:’我想从鸡蛋里找出小鸡。”爸爸说:“傻孩子,小鸡是母鸡孵出来的,不是磕出来的。”听了爸爸的话,我明白了鸡是孵出来的而不是磕出来的.

  家长应该理解,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他这样想不是很正常吗?他的好奇心,他的探索精神不是很可贵吗?

  (2)注意看到孩子的变化

  不少家长都有这样可笑的做法:当送孩子上一年级的时候,忘不了嘱咐一句:“听老师的话,别淘气”,直到孩子上了高中仍然是这一句“听老师的话,别淘气”,十几年的时光都过去了,孩子在家长的眼里好像没有什么变化。

  孩子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他在发展,看不到他的变化怎么能够教育好孩子呢?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情,它险些变成悲剧:有一位平时学习不努力的孩子,成绩一般都是60分左右。可是在大家的影响下,他也在不断进步。有一次经过自己的努力得了一个85分的优秀成绩,他高兴的跑回家去,大声地对家长喊道:“我也有了优秀成绩!”。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送到耳边的是父亲冷冷的声音:“小子,你老实交代,成绩是怎么抄来的!”。这个平时挨打从来不哭的孩子,这次竟然委屈地大哭起来,他恨这个不理解他的家长,于是愤而出走。

  未成年人他们的可塑性是非常强的,条件具备,火候一到,马上就会有惊人的变化,家长要随时加以注意。

  (3)注意转变自己的观念

  同样一个事情,不同观念会得出相反的看法。比如在一个家长会上,有位家长满面愁容地向大家请教:“我的孩子整天老看闲书,大家说怎么办?”。经过仔细询问,原来她所说的闲书,就是指《作文指导》之外的古典文学、科学技术、童话故事等等一切书。经过讨论,大家认为这个孩子不但没有错,反而是具备了一个当前许多孩子缺少的博览群书的优点。如果整天死读书,围着应试教育的指挥棒转,肯定出不了现代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特别策划更多
进入特别策划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