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站 中考网-北京站

[教育热点]发千元工资就能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吗?

2008-12-23 09:44:11

参与讨论进入:
http://bbs.eduu.com/thread-132961-1-1.html

  近期,杭州一些小学生家长为了督促孩子学习,兴起了一股给孩子发放“学习工资”的新潮。一位名叫做“我亦深蓝”的家长网友,在当地网上论坛发帖称“为让孩子好好学习,我给她开千元工资”。这个关于“学习工资”的帖子,立即引发热议。(12月19日《青年时报》)

  发千元工资就能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吗?或许能,不过只是一种眼前利益和短期效应,对孩子的长远发展可能并无裨益。

  家长给孩子发“学习工资”,过分强调了物质刺激,很容易对孩子的学习动机产生误导。给孩子签订“学习打工”协议,使学习活动商品化,让孩子认为学习不是自己的事情,而是给家长学的,是在给家长“打工”,是为“工资”而学。这样,不仅歪曲了学习的本义,还物化了亲情关系。

  按照素质教育倡导的学习理念,学生的学习是为了实现自我完善和终身发展,强调的是自主学习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如果孩子的眼睛老是盯在家长发的那点“工资”上,就有可能扼杀孩子远大的志向和抱负,这对孩子的发展绝不是一件好事。

  过分强调物质刺激,只重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势必导致有些孩子功利化的学习心态。有些孩子为了能够足额领到“工资”,或者得到更多奖赏,很可能不择手段,采取考试舞弊、涂改分数等不正当的方式忽悠家长。

  过分强调物质刺激,还会使孩子产生攀比心理,随着需要层次的不断升级,孩子对“学习工资”的要求,可能升至2000元,甚至3000元。到那时,家长也许会发现,发钱并不是激发孩子学习的灵丹妙药。

  再者,过分的物质刺激,不仅会增加家庭教育的经济成本,而且还会诱发孩子不良的消费行为。1000元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可是一笔不菲的收入,这笔钱孩子该如何支配?虽说再“穷不能穷孩子”,但是,从另一个层面来讲,“再富也不能富孩子”。

  按照“边际效应”理论,一样东西的价值同它满足的需要成正比。事实上,很多孩子最想要的不一定是钱,有些时候,家长的一句宽慰,一声温馨的祝福,一次快乐的郊游等等,这些精神上的鼓励可能比物质刺激更为珍贵,更能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对孩子的教育,不要盲目地“成人化”和“商品化”,家长教育孩子,应该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给孩子开“学习工资”的做法,的确值得商榷。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特别策划更多
进入特别策划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