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学生金帆艺术团载起孩子们的艺术梦想
编者按:二十年前,国内校园中诞生了第一支高水平、大规模、成体系的学生艺术团体――北京市中学生金帆艺术团;二十年后,艺术团已成为开放在教育百花园中的一朵艺术奇葩。10月30日,金帆团将举行隆重庆典,以精湛的艺术,向首都人民献礼。
金帆是一种模式,一种思想,更是一种文化。金帆团的成长给中国的艺术教育带来了怎样的启示和价值?本报将从本期起推出“金帆二十年”系列报道,深入挖掘金帆团二十年来在艺术教育理念与实践上的突出特点,对“金帆现象”给予全面解读。
金帆起航
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一个国外的中学生管乐团访问中国,提出要与北京中学生管乐团同台演出。可是当时偌大的北京,竟然找不到一支能与之同台演出的学生管乐团。
那几年,高雅艺术特别是高雅音乐正在低谷徘徊。流行音乐、流行歌曲的浪潮几乎淹没了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在青少年中出现了“追星现象”。这一切,艺术家、教育工作者们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他们大声呼吁:音乐的百花园是绚丽多彩的,要引导青少年打开音乐视野,从流行音乐、流行歌曲中步入高雅音乐的百花园。
1986年,在北京市教育局召开的第一届美育工作会议上,通过了成立北京市中学生金帆艺术团的决议。1987年,一个由600名中学生组成的,设有11个分团的金帆艺术团诞生了。
那是一个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年代,对于中学生来说,能拥有音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既要中考又要高考,学音乐耽误了功课怎么办?有些学校把艺术学科列为“副科”,艺术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怎么办?经费不足、师资匮乏怎么办?乐器档次低、没有排练场地怎么办?接踵而来的困难让金帆人始料不及。
面对困难,金帆人热情且执着。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由班主任统筹安排辅导时间;放学后的操场、教室成了孩子们的排练场;特别是在北京市教育局老局长陶西平的大力支持下,金帆交响乐团走进了全市校长大会,庄严地奏响了第一乐章……
渐渐地,原来空荡荡的教室里、操场上,常常能听到动听的音乐,能见到孩子们刻苦训练的身影;从孩子们弹奏的优美的乐声及优雅的仪表中,教育工作者们感受到了高雅艺术的力量,重新领略艺术教育的育人价值。
不久,德国柏林阿恩特高级中学管弦乐团访问北京。这支来自交响乐故乡的中学生乐团已有50年的建团历史。面对这样的强手,在同台交流中,金帆交响乐团成功地演奏了多首中外名曲,博得了社会各界及外国专家的好评。法国著名指挥家皮里逊评论说:“一个成立仅半年的乐团,能够演奏得这样好,真是个奇迹!”
乘风破浪
“我们的老师和关心教育的各级领导,让我们有了唱歌的时间,有了跳舞的舞台。”简短的话语是金帆学子的心声。
建团二十年来,到底有多少老师给金帆上过课已无法统计,因为参加过指导的专业辅导教师实在是太多了,从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乐团,到中央乐团、电影乐团、中央芭蕾舞团、解放军军乐团,处处能见到他们辛劳的身影。一批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热心于青少年的艺术教育,留下了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
九十岁高龄的黄飞立先生,是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创始人之一,一位很有国际声望的指挥家。金帆交响乐团创立之初,这位曾多次在国际著名乐团担任指挥的老人,却欣然拿起了为孩子们训练、指导的指挥棒。当他的儿子给他办好了到加拿大定居的手续,临行前他却说:“我还会回来的。”在加拿大的日子里,他始终惦记着金帆团,惦记着可爱的孩子们。一年后,当他回国时,所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是为金帆回来的。”
为了普及交响乐知识,著名女指挥郑小瑛教授竟一次次认真地当起金帆交响乐团的报幕员和解说员。她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把孩子们的金帆介绍给更多热爱音乐艺术的孩子们。
金帆艺术团的成长,更得益于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
“1993年春,人民大会堂里正在举行慰问教师节联欢会,李岚清副总理饶有兴致地欣赏了金帆团演出的节目。曲终,他把手举过头顶,热烈鼓掌。”原北京市教委副主任兰宏生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他告诉记者,李岚清副总理曾经多次观看艺术团的演出,询问乐团发展和学生学习的情况。
原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陶西平、原北京市副市长陆宇澄、原北京市副市长胡昭广、原北京市副市长范伯元和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朱善璐等几届北京市主管教育的领导先后担任金帆艺术团的名誉团长。他们每年不止一次地到艺术团观看排练和演出,关心孩子们的成长,支持金帆的发展。孩子们忘不了陶西平主任语重心长的嘱托:“你们要体现首都中学生的精神风貌,你们的艺术素养也是北京市中学生艺术教育水平的体现。”
乐团同学中有人考上了清华大学,并成为清华的十佳学生;有人考上了北大,以优异的成绩到国外攻读硕士学位;也有人多次在数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人们发现,跳舞、唱歌、学乐器并没有影响学习,反而促进了学业的进步。
渐渐地,“金帆”的名字越来越响亮。
亲历了金帆艺术团十余年成长的原北京市教委体育美育处曹华处长,回忆起“北京――东京友好城市”十五周年活动时仍十分感慨。她说,金帆艺术团随陶西平主任出访日本,在东京进行了十场演出,场场爆满。每次演出结束后,会场被雷鸣般的掌声所覆盖,观众们全体起立,为小演员的精彩表演喝彩。舞台下聚集了大批观众,久久不愿离去,直到把演员车队送走。
扬帆远航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金帆在国际、国内大赛中捷报频传:一零一中学、五一小学、农科院附小、北京理工大学附中、八一中学等先后在国际大赛中获金奖,在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金帆艺术团的节目荣获了多个一等奖。
人大附中金帆团赴美演出,震惊了美国的各个阶层,在几个中学演出时,校长们激动地连说了十几个“太好了、太美了”。百余家媒体对艺术团的演出进行了报道,明尼苏达州等数个州邀请艺术团再次赴美演出。纽约市、波士顿市、芝加哥市还把人大附中艺术团演出的那天定为他们的“人大附中日”,以此纪念人大附中的精彩演出。
200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美育”的理念第一次出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先后颁发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两个文件,我国的艺术教育工作进入有法可依的工作轨道。金帆人把握契机,又一次扬起金色的风帆。
办好金帆,仅仅靠激情已远远不够了,练艺术不能把耳朵练坏,把声带练哑,艺术教育也要遵循科学规律。金帆人追求科学管理,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的艺术教育之路。
2003年,北京市教委重新评估金帆艺术团,在全市89个申报单位中认定了63所艺术教育成绩显著的中小学和校外教育单位,更名为北京市学生金帆艺术团。这些团都具备了符合专业要求的排练场地,并且达到了一定的专业水平。
为加强管理工作力度,北京市教委专门推出两项措施:其一,颁发《北京市学生金帆艺术团管理办法(试行)》,把金帆团管理纳入全市艺术教育统筹规划,严格管理。其二,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前者聘请领导和知名艺术家,在金帆团工作中起到咨询指导的作用;后者聘用了金帆团的骨干专业教师,在工作中联系实际研讨解决金帆团的问题,不断提高艺术教育的工作水平。
二十年后的今天,北京市学生金帆艺术团发展成为有十几个艺术门类,64个艺术分团和万余名团员的大型综合艺术团体,承办学校涉及全市63所中小学和校外教育机构。金帆团的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用所学的艺术专长回报社会。
作为北京市乃至中国艺术教育的一张名片,他们参加党和国家的重大庆祝活动和外事接待任务上千场;作为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他们出访了世界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中外学生的友谊。自成立之日起,金帆团在全国学生文艺团体中一直保持领先地位,成为首都学校艺术教育的标志和窗口,为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学校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北京市学生金帆艺术团成立二十年来,培养了五万余名人才,他们在各行各业中努力地工作着:小柯――著名音乐人,胡紫薇――北京电视台知名主持人,邵泽辉――从事大学艺术教育工作,伍昕――著名传媒公司创始人、CEO,魏薇、张浩、李轩、秦曦等一批老团员大学毕业后又回到了深深眷恋的金帆团,为培养新团员而辛勤耕耘……
今天,在这欢庆的日子里,金帆将扬帆远航,遨游在艺海之中,驶向艺术教育新的彼岸,续写北京市学生金帆艺术团更加辉煌灿烂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