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站 中考网-北京站

哈佛女孩提出了15个为什么 为何“三惊”“三叹”

2007-10-17 09:04:01佚名

  女孩叫杨文婧,18年前出生在美国罗德岛州,今年被美国哈佛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录取。她的父母均为美籍华人,父亲老家辽宁,母亲出生湖北荆州。每年全家回国探亲,今年她独自来荆州探望外公,并到外公创办的江陵滩桥中学体验生活。滩桥中学高三毕业班没有暑假,她作为中美文化教育交流使者,在高三班当了插班生。

  24小时的插班体验,杨文婧提出了15个为什么,集中表现在“三惊”“三叹”:

  一惊:“哇,为什么每个人桌上摆那么一大堆书?”当杨文婧走进教室,看到高三每个学生的课桌上堆放着小山似的书籍,有各种各样的复习资料和试卷,感到无比的惊讶。在美国,每个学生上学只有四五本书,东西都放在储物柜里。

  二惊:“哇,为什么回答问题还要站起来,上课下课都要站起来说老师好,老师再见?”这是中国学校的规矩,也许是出于尊师和礼貌,学生回答老师提问要站起来,回答完问题后没有老师允许,不能坐下去。而美国实行的是小班教学,一个班只有21人,师生往往是围坐在一起讨论问题,无需站起来回答老师提问。再说在美国提倡师生平等,没有隔阂。

  三惊:“哇,晚上还要上课呀?”滩桥中学高三不但没有假期,而且每天从清晨6点多钟到晚上九点多钟都得上课,课后还要做作业和复习,而美国高中生上课时间为7时半到14时,下午、晚上和双休日都是自己安排,自由活动。“为什么学生晚上不回家,要住宿?难道他们都不想爸爸妈妈吗?”“寝室里为什么没有电视和空调,为什么还要熄灯?”似乎这些都是问题。

  除了这三惊外,还有许多惊奇,比如“一个班怎么这么多人?”“高一物理相当于美国大学物理,干嘛学那么深?”“考试时间怎么这样长?在美国只50分钟。”“为什么要齐读,各读各的不行吗?”“为什么都不发言,还要老师点名?”等等,似乎对中国的教育好不习惯好不习惯。

  于是,杨文婧滋生出“三叹”,叹中国的学生苦、累、难。她看到教室前面,黑板上面的标语写着“卧薪尝胆”,就无比感叹地问:“为什么你们的桌上、墙上、操场上都贴满了励志的标语,有用吗?”

  她告诉同学们,美国的学生追求快乐。她对中国教育“以成绩论学生优劣”的评价体系产生疑惑。她问:“为什么成绩好才是好学生?”他说,在美国,不仅是学校,整个社会对学生的评价都是多元化的。如果你学习成绩不佳,但在唱歌、体育、甚至是劳动等任何一方面很突出,你同样是好学生,并被视为那一领域里的榜样,受人追捧和效仿。她严肃地说:“美国老师不会说谎,无论是学习好,还是劳动好,只要是优点,就值得表扬,值得大家学习。”

  她说,大多数美国家长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承载过多压力,觉得孩子的任务就是玩,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比如自由组织舞会,参加体育比赛等,因为没有什么比让孩子有快乐的童年更重要的事。在这种环境下,孩子们的学习自然都是主动的,并非被动。

  自然,滩桥中学高三的同学对哈佛女孩也有许多惊讶,比如杨文婧穿着牛仔短裤、戴耳环手镯,这不违犯校规么?特别是考试成绩不好能够被哈佛录取吗?杨文婧告诉同学们,在美国,分数并不是大学录取的唯一指标,仅占百分之二三十,还要考虑学校推荐、参与课外活动多少、面试成绩和撰写论文等多种综合评定指标,合格者才能被录取。

  她说自己之所以能被耶鲁、普林斯顿和哈佛同时录取,还有家庭教育的功劳,父母特别注重她的领导组织能力、社交活动能力和创新探索能力的培养,父亲说:“只有自己有想法的人,今后才能有所作为。因此,教育孩子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发挥空间。”他叮嘱孩子刻苦学习,踏实做人。从小就培养她自治自理的能力,比如办“家庭托儿所”照顾弟弟、参与社会环保活动等,在模拟联合国的活动中担任联合国秘书长的职务,这些都为她在高中担任年级学生会主席奠定了基础。高中阶段她很忙,忙于学生活动,但很愉快。她还说:“在美式宽松环境下,继承中式传统教育,这使我比中国学生学得轻松,又比美国学生学得多,这或许是中美合璧的学习优势吧!”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特别策划更多
进入特别策划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