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分动态:给孝心突出的考生加分值得期待!
高考前,四川广安市邻水县石永中学艺术类考生曹于亚割肾救身患尿毒症的父亲。受这份孝心的感动,四川省录取领导小组近日决定给予政策性加20分。加分后,曹于亚达到了第一志愿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的专业调档线,学校同意录取曹于亚。(7月22日《新京报》)
众所周知:高考加分政策是指中央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在高招录取中根据考生的种族、身份、德智体表现、竞赛获奖、社会贡献等情形制定的政策。高考承担着为高校选拔人才、推进中学素质教育和维护社会公平与稳定的职能,但对考生的道德、情感、个性、实践能力等无法进行充分的考查。对在道德品质、个性特长、社会贡献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考生实施加分政策,是对高考制度的重要补充。近些年来,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某项大赛获奖者、见义勇为青年、烈士子女等等拥有特殊荣誉和身份的考生,在高考录取中享受加分的特殊待遇常有报道,但象曹于亚这样因孝心突出而享受高考加分优惠政策的,笔者还是第一次听说。笔者认为给孝心突出的考生加分有一种良好的导向作用,值得期待。为什么这么说呢?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孩子感恩父母,这是理所当然,也是做人最基本的常理。然而现实情况并非如此,今年5月14日人民网报道:今年母亲节前夕,广州市少年宫和《都市人?成长》杂志公布了“关于家长和孩子对感恩的理解”的调查结果。调查显示,84%的家长认为现在的孩子不懂得感恩,59%的家长认为“孩子不懂得感恩”的主要原因是父母过于溺爱;而在孩子的心目中,“帮父母做家务”和“等长大了赡养父母”是最能表达感激之情的方式,“帮父母洗脚”和“给父母磕头”是孩子们最不愿意做的。另据1月25日《中国青年报》报道: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给学生布置主题为“亲情寒假、感恩父母”的寒假作业,内容之一是给父母磕一个头。据旅游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介绍:之所以要出这道寒假作业,目的是想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但是,接受调查的20名学生,只有1人表示会给父母磕头。窃以为感恩是一个人的自愿和自觉行动,贵在平时的一言一行,并非磕一两次头、洗一两次脚就能感谢父母等长辈的恩,更不能把它当作一种任务来完成。
是人当知感恩,感恩不妨从爱自己父母开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人连父母之恩都不知道回报,我们还能指望他去认真地回报社会?“尊老爱幼”自古就是中华民族两大传统美德。“尊老”与“爱幼”,其实是相互的,但是现实生活中,每个家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敬老不足而爱幼有余”。更令人担忧的是在不少年轻人家庭中,孩子是中心。夫妇俩对孩子的要求是不加限制地满足,对老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却越来越忽略。值得高兴的是:本月18日,广安市招委向省招考委提交专题报告,建议以“思想品德有突出事迹者”的名义给予奖曹于亚奖励并获得同意。
但愿这一加分政策能给社会带来良好的导向作用,不断推进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