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站 中考网-全国站

现在的孩子们为什么学不好语文

2013-11-13 18:02:30佚名

  进入初中,语文学习几乎成了家长们的难心事。语文成绩想得高分,似乎成了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回望我们小时候学语文的情景,再看看现在孩子们的情形,细细想来,觉得孩子们觉得语文难,家长们觉得语文不好教,主要问题如下:
  一是长幼无序,唯我独尊。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去体味人、事与自己的关系。
  现在的孩子都是城市里的独生子女,只知道长辈们是围绕他们服务的,是应该的,不是自己应该敬重和尊重的。在爱的糖水里泡大的,只知索取,不懂付出。因一边倒的爱的倾斜,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单纯、优裕的生活条件,使他们不能思量一饭一物的来之不易,体会不到祖父辈爱护的亲深恩厚。更缺少了生活曲折困苦时孩子与长辈们在生活中相互关爱和相互扶持、依偎的那种深沉的真挚情感。孩子们习以为常,没有感恩回报的意识,更没有用行为去感恩的深刻情怀。因此,作为家长,给孩子做一个以孝为先,以敬尊长,以情护亲,以责任感恩的榜样,为孩子提供一个耳濡目染的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孩子的责任感的形成,具有孝亲悯人的仁厚情怀,是学习语文,提高情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意义。
  二是生活单纯,纸上谈兵。没有切身的生活体验去感悟自然与人文与自己的关系。
  长期的室内教育和填鸭式说教,孩子从三四岁就进入林林总总的艺、美、体培训,且多是在室内进行。一墙之外的天、地、云、风、雨、雷、雪等自然景观隔的远之又远;既不能如我们儿时雨中玩耍、泥泞中捏泥巴玩具,又不如我们儿时,在风中追赶奔跑、雪地里仗事酣畅。。。。。。既没有我们儿时坐在院子里对着树木、花草背诵课文诗歌的情趣,又没有我们儿时爷奶爹娘节俭精省、兄姊间饮食、衣物互穿互让的真切生活感受。。。。。所以他们缺乏对自然一草一物四季变换的感怀和悲悯,他们从小在人造玩具堆和电子产品中长大的,较少与动物和植物等亲密接触,既使是出游也是走马观花,吃的多,玩的多,五谷不分,看的都留不进心里,与自然环境有一种生疏感,没有了与自然界的相处和融合。同时,除了学习就是学习,撒欢玩跑、呼朋结友在外面游戏的机会几乎没有,生活单一而纯净,没有对日常生活的的触动和感悟,也就很难产生对自己所处环境的真正认识和对社会事物人文情怀。即使被一些文章的真挚人物和情意所感动,也是纸上谈兵,没有切身体会。记得小升初时,有位语文老师曾说过一句话“在本市某某区孩子的作文普遍比某某几个区的孩子的作文写的好,因为真实、深刻,有思考、有感悟。为什么?!因为某某区孩子的父母很多是做小生意费力过生活的,孩子们从小跟着父母帮忙做事,亲历了很多社会上的世事冷暖,所以,他们写的文章非常真实、情感丰富、感人至深。而其他所谓家庭条件好的孩子们,往往写出的文章很苍白,要么是编造,要么是无病呻吟。”这个老师所说的事实,就真实地证明了,好文章来自于真实的亲身经历、来自于个人与自然与社会的深刻体验,来自于自己与社会环境以及人和事的真实感悟。
  三是标准统一,百花难开。没有丰厚、宽广的土壤滋养自己去张扬个性、迸发思想。
  语文学习的标准化讲课和标准化的做题训练,抹杀了孩子的语言创造力和个性思想的张扬。更篡改了孩子们无限的理解力和想象力。语文学习的两大难点,阅读和作文。尤其是阅读,现在看来甚至难度超过了对作文的把握。虽然作文不易得高分,但只要扣准主题,不跑、不偏,结构完整、几大基本要素都具备,得分是没有问题的。而阅读答题却不然。即使是很明朗、简单的文章,也被附着以出题者强加的所谓涵义和意旨,甚至大家都公认的很正确的题意回答,拿之与标准答案一对比,也是差之千里,让人顷刻间手足无措、自信全无。更有所谓生硬的答题格式,有多少“得分点”,每答出一个,得几分。如果答案意思相似,但没有按照标准模式、标准语言作答,依然是一分无获。这让人情何以堪?
  自古读书、诵文,皆以读者、诵者的身份背景、人生经历、实时实景所感所悟等等不同,而对同样的文章有各自深浅不同的理解。予认为,只要明白文章想要表达的基本含义和基本思想,即为合格。至于附会的个人理解和高深的剖析与感悟,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时至今日,不知为何要如此僵化地处理堂堂国语这个文学性、文化性、思想性极强的国粹呢。那不是传承,而是篡改和磨灭我们祖辈的历史文明与民族文化的精华。
  所以,经常有家长很困惑,如,类似“我听见花的香味嘤嘤咛咛地缠绕不尽。。。。。。”这种被称为通感的写法,如此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的表达,却被个别没有文化的老师严厉滴批评为病句。这样的语文学习,扼杀了多少文学大师和天才啊!
  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左右不了语文的标准化考试,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保证语文基础内容分数的同时,尽量地去保护孩子们对文字的尊敬和热爱,对语言的兴趣和玩味,对文学的情趣和憧憬,对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老师和家长们真真是勉为其难啊!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热点策划 更多
进入热点策划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