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站 中考网-全国站

我与初二孩子在讨论学习时,所想到的那些反思!

2015-10-27 15:42:35中考网编辑整理

  
  一转眼,孩子快14岁生日了,已经是初二年级的中学生了。回头想想,竟没有几次真正坐下来与孩子一起进行很“平等”的交流。特别是在孩子上了初中以后,每当跟孩子在一起,不是对他提要求,就是大声地批评他。与孩子平和相处的心思不知到哪里去了。有时还会抱怨说:“我恨不得把心都掏出来了,可你怎么就一点都不理解呢?”想起来,总觉得有些别扭。
 
  有了这样的反省经验以后,我决定改变一下教育孩子的策略,把“要求”变成“交谈”。先从孩子“作业拖拉”的习惯开始。孩子上小学的时候,放了学,总是想到先把作业做好,然后再去玩耍。可渐渐地,大概是因为年纪越来越大,对老师的敬畏感越来越淡薄或是活动范围越来越大的缘故,这段时间里,儿子丢掉了过去那种“先做作业后玩耍”的优良传统,放了学之后,总是要先酣畅淋漓地大玩一番,然后再回到家里,等到该做作业的时候,已是人困马乏,抬不动眼皮了。于是,常常出现作业的错误,有时也会将某些作业彻底地忘掉。为此,他没少挨我的责骂。骂则骂矣,效果却仍然不佳。
 
  有一天吃饭的时候,我对孩子说:
 
  “一个人会不会感到生活过于紧张,跟他是不是善于安排自己的时间有关。一般情况下,一个人一天中要做的事情,比较重要的只有20%,但如果我们先做完了这20%重要的事情,在心理上就会感觉到已经轻松了80%。这时,再去做那些剩下来的事情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几乎没有什么负担。”
 
  ——这一次,我说得异常平静,丝毫没有对儿子发火的意思,就像在课堂里对待学生一样,还带着讲解的口吻。
 
  儿子眨着眼睛,愣了半天,终于回过神来,说:“你是在讽刺我,一定是这个意思?”。
 
  我说:“我不是讽刺你。我只是觉得这话说得很有道理。他告诉我们一种好方法,你怎么看这种建议?”
 
  看到我一脸诚恳的样子,儿子相信了我的话。于是对我说:“其实我也知道放学应该先做作业,就是到时候管不住自己。”而我这时则轻描淡写地说:“先做完作业,你会觉得有更多的自由时间,玩得更痛快。明天不妨试试。”——从那天开始,孩子果然有了一些变化。
 
  这件事让我产生了一些想法:
 
  大部分情况下,做父母的对孩子学习的问题“认识”得都比较深刻,可一旦跟孩子交谈的时候,原来的那些“想法”就变成了简单的“训斥”。替孩子想想,这时,他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他不会觉得你在为他着想,而只会觉得你的要求是一种压抑,只要有可能,他总会想着法子逃避,这就是我们家庭教育中常见的样子。当我们在教育孩子认真学习的时候,情况尤其是这样。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在谈到他的教学经验时说过,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堂里,他常常会跟学生一起探讨世界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探讨有关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与原理。看起来,这跟语文教学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其中包含的道理是不言自明的。受他的这种教学方法的启发,我们在家庭中也不妨与孩子一起谈论有关他们的学习的事情,把家庭教育变成一种探讨而不是说教的过程。
 
  与孩子谈论学习的事情,需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相信孩子能够理解有关学习的问题。
 
  当我们在家庭里训斥孩子的时候,我们采用的是最原始的“强迫”与“灌输”的教育方法。我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们认为孩子们不能理解有关学习的道理与方法,说到底是不信任孩子。既然孩子没有被信任,要他们主动学习,养成自学的习惯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到最后,他们会觉得,“学习”是父母要自己做的事情,而不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现代教育学有这样一条基本的原理:应该让学习者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这样的要求对于我们的家庭教育同样应该是很有启发的。
 
  2.交谈应该显得很自然。
 
  既然是交谈,我们就不应该带着教训人的口吻。你应该把他当做与你讨论问题的对象。
 
  “写作文和做应用题哪个更重要,哪个更有趣?”——这种表述具有谈话色彩。
 
  “作文和应用题都很重要,都应该学好?”——这种表述就没有多少商量的余地。
 
  孩子也应该有作出选择的机会和权利。你的想法不一定会部正确,即使全部正确,孩子也不一定要全部接受。要知道,只有当父母把孩子当做平等的对象看待时,孩子才会更快地成熟起来。当然,在家庭里做到民主平等,有时比在其他场合更困难。
 
  3.不要过于频繁。
 
  学习是孩子生活中的一件事,虽然很重要,但仍然只是一件事。如果我们想到的只是孩子的学习,而把生活的其他内容放在一边,学习对于孩子来说就会成为一种负担。如果孩子把学习当做了负担,一切教育也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因此,不要在家庭里过于频繁地与孩子谈论有关学习的事情。只有在最需要的时候,有关学习问题的交谈才是最有效的。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热点策划 更多
进入热点策划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