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中考网-全国站

中考网

孩子自律还是磨蹭,取决于父母是否做好这4点

2019-01-16 17:34:07中考网编辑

  相信很多孩子都有过制定了计划却又中断、拖延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孩子的自律能力不够,良好的执行习惯没有养成。

  作为父母,与其指责他、批评他,不如试着理解他、帮助他、伸出手拉孩子一把。

  孩子爱拖延、不自律的背后,一定有个需要被看到的原因,你看到了,问题就解决了。

  1、央视主持人董卿给人的印象一直都是沉稳大气,理论上她应该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但是她也曾相当的“不自律”过。

  她说父亲是个非常严厉的人,在她小的时候,无论冬夏,都是天还没亮,就让她去家附近的中学跑1000米。

  董卿则觉得自己一个人在跑道上跑步显得特别傻,所以就经常会耍小聪明,下楼以后找个门洞躲着,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再装作气喘吁吁地跑回家,蒙骗父亲说:“累死我了,可算跑完了!”

  很多时候我们给孩子们制定计划、委派任务,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

  但是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让孩子感觉自己是被威胁、被强迫、被控制着做这些事情的,孩子们很可能就会用“非暴力不合作”的蒙混战术,来进行他们自己的消极抵抗。

  教育孩子,最忌讳的就是简单粗暴。一定不能让孩子感觉到家里所有的“规”,都是为他一个人“定”的。

  所以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可以多跟孩子沟通,给孩子更多的选择权、参与感和仪式感,引领着孩子入门。

  我一个朋友家的例子就很典型。他们家孩子小时候特别不喜欢坐车里的安全座椅,每次扣安全带都是一番搏斗。

  直到有一天朋友的老公对孩子说,爸爸任命你做咱们家的“安全天使大人”,每个人的安全带都由你来监督检查,不合格的人你有权利处罚他。

  之后孩子每次坐车第一句话就是提醒所有人扣安全带,自己更是抢着第一个扣。

  他们家孩子被“套路”得当过“刷牙天使大人”、“阅读天使大人”、“节约食物天使大人”很多官职,孩子到现在,生活方面的自律能力都比同龄人要好。

  我们制定规则的时候,要尽量的照顾孩子的情绪和感受。

  孩子会更倾向于听从喜欢他们、尊重他们的人。充分跟孩子沟通,是解决孩子抵触情绪最好的方式。

  2、有些孩子不愿意脱离自己内心的舒适区,惧怕新环境和改变。

  顾城有一首诗叫做《避免》,很好的诠释了这个逻辑:

  “你说你不爱种花

  因为害怕看见花一片片的凋落

  所以为了避免一切的结束

  你拒绝了所有的开始”

  孩子会担心自己做了也做不好,为了避免最后的失败,所以孩子们选择逃避。这样即使真的失败了,还有一个心理安慰是:

  “我挺聪明的,就是没好好做,我要是好好做了,一定能……”

  任何一种习惯的养成,最初一段时间都是最困难的。不能完全靠孩子的自律,还必须配合父母的帮忙。

  以我朋友圈里的那位妈妈为例,她跟孩子一起定的计划是:

  每天写一篇日记、每天背诵一首唐诗、每天阅读1个小时。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特别策划更多
进入特别策划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