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中考网-全国站

中考网

寒假生活:寒假谨防“寒假病”

2009-11-11 13:07:40佚名
   摘要:在广州天河区体育东路小学的课间操上,记者发现即使是在做伸展运动的时候,都有很多同学随便应付,呵欠连连,有的甚至连节拍都跟不上。“精神面貌不饱满是寒假过后刚开学的最典型特征。”该校何……

  对广东绝大部分中、小学生来说,新学期正式开课了,不少学校还已经进行了第一次知识整理。原本以为经过20多天的寒假休整,孩子们会呈现出饱满的精神面貌,但有老师、家长发现,部分孩子精神并不集中,学习兴趣不浓,在“温故知新”的第一周学习中成绩有明显下降。

  什么原因造成孩子刚返学校就出现“疲态”?怎样避免?记者带着问题走访了一些中、小学,并让专家给这种“寒假病”把一把脉,进行根治。

  【症状一】

  “日出而息,日落而作”

  在广州天河区体育东路小学的课间操上,记者发现即使是在做伸展运动的时候,都有很多同学随便应付,呵欠连连,有的甚至连节拍都跟不上。“精神面貌不饱满是寒假过后刚开学的最典型特征。”该校何老师说,“尤其在高年级学生中尤为普遍,上学迟到的人数比平常要高,上课时要么开小差,要么小脑袋‘点来点去’,昏昏欲睡,无精打采。”何老师说,由于学期之初往往都是“温故知新”阶段,如果不在这个缓冲阶段重新建立起积极的学习态度,就将影响整个学期的学习生活,特别是过渡年级和毕业班,开学的头两周其实是相当重要的。

  另一方面,家长也反映,孩子们放学一回家就上网的上网,看电视的看电视,玩游戏的玩游戏,一开始就没完没了,怎么叫也不肯上床睡觉,到凌晨也没有丝毫倦态。家住东山区的陈先生说,正在上初二的儿子每晚都睡得很晚,而早上就总是赖床,结果每天都卡在最后一分钟才慌慌张张地跑去学校,害得做父母的每天都在担心。

  据了解,新学期中这种“日出而息、日落而作”的生物钟颠倒或紊乱的情况在中、小学生中都普遍存在,具体表现为白天校园时间没有精神进行学习,放学回家则在各种游戏、娱乐中精力充沛,越夜越精神,结果第二天又无法投入精力到校园生活中,形成恶性循环。

  【原因】“把关人”溺爱成孩子逃避学堂最大原因

  对“生物钟”紊乱的现象,一些专家把最大原因归结到家长的“溺爱”上。广州市第21中学教导处负责人说,由于社会固有观念认为孩子读书太苦,“减负”的声音深入民心,使作为孩子寒假生活“把关人”的父母、祖亲一放假,就决定“放手不管”,让孩子爱做什么就做什么。特别是在“生物钟”的调节上,一味希望孩子能多睡一会,结果使孩子习惯了白天睡懒觉,晚上熬夜玩乐的习惯。“开学前又没有作适当的调整,孩子上课出现疲劳、下课生龙活虎绝对不奇怪。”这位负责人说。

  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一专家更深入地指出,当长期在约定俗成的时间表学习、生活的孩子一遇到完全“解放”,就会特别容易依赖新的习惯,也许新习惯确实能给孩子带来愉悦,但由于家长没有作出正确引导,使“度”过了,很难再自觉纠正或重新调节,就像弹簧超过了一定承受力度后就不再具有弹性。于是,家长的“不干预”,本想为孩子好,但却成为了他们逃避学堂的最大原因。

  【建议】科学管理,劳逸结合

  华师大教育学院林教授说,对于还没有形成自制能力的孩子来说,家长的科学管理尤为重要,如何合理地安排孩子的假期时间表是家长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家长应当遵循劳逸结合的学习规律,掌握孩子生活、学习的节奏。即使有意识地放松,也要张弛适度,在固定的时间里安排作息。

  此外,他还建议家长、老师对作息时间颠倒的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在给出固定时间表之余,还要让他们多参加户外活动,多阅读课外书籍,把精神面貌重新调整过来。

  【症状二】

  贪恋假期游戏无法自拔

  尽管已经开学一个礼拜多,但记者仍在广州市内一些大型游戏机中心看到不少流连忘返的中学生身影。在天河区一大型商贸中心五楼,正在酣战格斗游戏的广州市第47中学高一学生小许“神气活现”地告诉记者,尽管他在玩的是一个刚引进的新游戏,但他用“利是钱”买的50个币也可以整整维持一个晚上。尽管已经晚上10时,但和小许一样,很多高中生仍在这间游戏机中心追求“刺激”。

  “高年级的学生就多沉迷玩游戏,或上网,而低年级的学生则泡电视剧,作业完成的质量都比较低,有些低级错误显然是因为心不在焉。”培正中学一位老师边翻着学生的作业本边说,“不仅如此,有的还把漫画书、言情小说带到课堂上,在班上传阅,带来了极坏的影响。”这位老师说,这些孩子把假期的玩乐习惯延续到新学期上,无心向学,自制力低,即使坐在课堂上,心思也放在了课本外。

  不仅中学生,记者发现很多小学生也把机器人、掌上游戏机带到了课堂上,下课玩、上课偷着玩,还相互比拼,看谁的更漂亮、功能更齐全。而当记者随机向10个小学生发问上学一周学了些什么东西时,竟有7个学生回答不上或不知所云,其中包括有平时学习成绩不错的教师“推荐生”。

  【原因】误读“寒假”是“解禁”

  华师附中心理研究室李知宁老师认为,开学后仍沉迷假期游戏的学生主要是因为他们对寒假生活的作用认识不深。由于寒假有着浓厚的传统节日色彩,大部分学生都存在“寒假”即“解禁”的认识误区,认为寒假可以从事所有乐事,而不少家长也因为节日的关系而对孩子的“放松”比暑假更甚。因此,短暂的寒假使学生还来不及调整过来就开始新的学习,不好的假期习惯也随之带进了课堂。

  无独有偶,最近一项调查显示,国内76%未成年学生认为假期就是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进行娱乐和放松,学习只是开学后要考虑的问题,将学习时间截然的划分为“开学”与“放假”两个阶段。“不难想象,在假期里因没有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开学后与老师的授课节拍就容易出现断层,学习吃力、厌恶的情绪因此加剧。”李知宁分析。

  【建议】假期学习是知识吸收的另一种形式

  “实际上,假期不应理解成完全的放纵,而是知识吸收的另外一种形式。”李知宁说,学校和家长都要对学生进行假期生活再认识的活动。例如,学校可以在放假前适量安排假期学习生活辅导课,给孩子提供一些手工劳动的新思维,鼓励他们在假期中接触新事物;家长则可在假期里尽量多带孩子出游,拓宽他们的视野,或与孩子一起制订假期计划,为孩子度过一个“优质”假期打下基础。

  对于孩子上学仍戒不掉“玩”性,李知宁建议,家长应密切和老师沟通、配合,循序渐进地寓教于乐,既不要放任自流,也不能填鸭子式教育,多发掘不同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重新认识假期不是完全“解禁”,而上学也不是“苦不堪言”。

  【症状三】

  抵触情绪作怪,消极应对生活

  除作息时间颠倒、玩心盛外,家长们还向记者反映,孩子对生活的热情也从寒假的高涨跌到最低。“不吃东西,脾气暴躁、出言不逊……”孩子正在上小学三年级的陈先生忧心忡忡,“有时候从学校回来,可以一句话都不说,与春节时的开朗判若两人。一开始以为生病了,但去医院检查又查不出个所以然,孩子也十分不耐烦,仿佛对每件事都有抵触情绪。”

  据悉,感觉“生活趣味索然”的中、小学生并不在少数。大部分接受采访的学生都表示,从过年的欢天喜地到上学的枯燥生硬,落差太大,顿时觉得什么东西都提不起劲。“有时心里感觉空空的,每天不是从学校回家就是从家到学校,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好像一个机器人,为读书而读书。但我并不想就这样度过我的青春时节,越是这样想就越不想干任何事情,随便应付就算,反正刚开学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一个17岁的高二女生无奈地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原因】人生目标仍未明确

  “新学期刚开始,与假期生活有对比,心理上存在落差,这是正常的,可以理解。”中大医学院附属一院保健科医生说,“但如果因此而产生厌学、厌世的情绪,就可能跟小孩子还没有形成明确的人生目标有关。”

  她解释,大多数人会在青春期形成初步的人生目标,并为这个目标开始积累各方面的资本,但也有一部分“晚熟”的青少年仍然处在“懵懂”之中。没有较为明晰的目标,就会容易“短视”,只看到眼前的得与失,而不去考虑更为长远的将来。“因此,从寒假到开学,一旦生活出现了对比和落差,就会觉得‘百无聊赖’,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好,为什么而奋斗的时候,抵触情绪就会滋长,形成恶性循环。”这位医生说。

  【建议】学校进行适度心理辅导

  这位医生一边分析“病理”,一边也开出了“处方”:“人生目标能影响每一个个体的一生,特别是青少年求学在校阶段所定下的初步目标将会成为他们求学的动力,因此,无论这个时期的目标是否是终极目标,都会产生极大的促进或消极作用。学校应多关注新学期时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心理状况,对他们进行适度辅导,帮助他们制定属于自己的目标,让他们重新振作起来,迎接新的学习和生活。”

  李知宁也表示,中学的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应该把人生目标的树立更细化、更形象化,让中学生明白“树立人生目标”不是喊几个口号,而是关乎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同时,学校也有义务长期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在孩子们迷茫的时候递去“拐杖”或“启明灯”,“扶”上一把,让孩子们在成长的路上走得更稳。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特别策划更多
进入特别策划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