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中考网-全国站

中考网

暑假生活:中外孩子的暑假有啥不同

2009-11-09 13:12:25佚名
   摘要:在假期里好好玩。小柯经常会和住在周围的同学一起在院子里玩蹦床,一跳就是2个小时,出身大汗,非常开心。小柯有2只宠物:一只狗,一只香猪。小狗是德国的那种狼狗,小柯会穿着溜冰鞋让小狗拉着……

  印象中,暑假是孩子们向往的天堂。现实中,暑假的欢愉已离孩子们远去。望子成龙的家长逼着孩子上各种补习班、培训班,要趁暑假这2个月,打造儿女们辉煌前程第一步;忙于工作的家长,将孩子反锁在家中,让孩子整天面对着再也熟悉不过的2室1厅……那些在上海生活的外国孩子,他们的暑假生活,究竟怎样?近日,本报记者在本市寻找了两对年龄相近的中外孩子,并分别采访了他们的暑假生活。旨在文化教育的交流中,能给家长们带来一点启示。

  美国五年级在玩耍中学习技能

  见到柯爱华时,她正在金茂大厦内爸爸的办公室里玩。从6月25日起,小柯就开始进入暑假,老师没有布置任何暑假作业,唯一的叮嘱就是:

  在假期里好好玩。小柯经常会和住在周围的同学一起在院子里玩蹦床,一跳就是2个小时,出身大汗,非常开心。小柯有2只宠物:一只狗,一只香猪。小狗是德国的那种狼狗,小柯会穿着溜冰鞋让小狗拉着她滑冰,傍晚的时候带着小猪出去吃草。每隔2天,她还会给小动物洗澡。小柯还有2个哥哥和1个弟弟。有时,她会辅导一年级的弟弟做暑假作业。

  兄妹几个都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暑假生活,每天,小柯会花一定时间打电脑、上网,给在美国的亲戚朋友发E-MAIL。不过小柯也有自己的“硬功课”,就是每天要练够45至60分钟钢琴。每周,会有老师到家里教钢琴,然后每天练习。“我不喜欢弹钢琴。”谈起钢琴,小柯便皱起眉头。小柯最喜欢的还是去旅游,接近大自然。最近,她马上就要和全家一起去安徽爬黄山。爱爬山的小柯,在上海找不到山很是有些遗憾。下个月,她还会出国玩一次,过把旅游瘾。在一旁听女儿讲话的MARK先生说:“暑假作业这4个字是我到了中国才听到的,在美国,孩子们放暑假就是一个字玩。父母会给孩子家务做,每天要做2个小时家务,然后大家一起去游泳。”他说,不上培训班学习,通过干活、玩耍,同样能学习技能。

  太拓也15岁日本初三毕业与大学生交朋友?

  ?除了在8月初陪来上海看他的父母,太拓也最想做的事是“练习讲中文,交中国朋友”。但与很多上海孩子通过参加各种培训班学外语不同,太拓也决定入住大学校园,和那里的学生打成一片。尽管性格内向,为了尽快掌握中文,太拓也说:“大学校园学习氛围好,还可以跟那里的大哥哥们打打篮球、踢踢足球,既能学习中文又交了朋友,多棒啊!”

  太拓也希望高中毕业后能继续在上海念大学,读他喜欢的医学专业。“学习外语要抓住一切机会讲出来,光在教室里读书是远远不够的。”太拓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看到身边同龄的上海学生刻苦用功,太拓也深感压力,但同时还有点不理解,他说,在日本时,他会把上、下午的时间都用来与伙伴玩耍,甚至牺牲午睡时间到附近的小河里钓鱼,晚饭后则会守在电视机旁,看他酷爱的科幻纪录片,在睡前2个小时做暑假作业。因为爸爸有句话:读书固然重要,但需劳逸结合。

  钟嫣琳17岁中国高一交替进行玩与学“很累的。”

  钟嫣琳第一句话是这样总结放假以来的感受。“开学就要升高二了,功课很紧张。”现在她在学校报名补习数学和化学。从7月15日到8月2日,每门课都要补习15次。这些课是钟嫣琳的强项,她希望能够再加强,将来分科时,把握能更大一些。8月2日之后,钟嫣琳每周六会去学日语。今年她的目标是把日语二级考出来。钟嫣琳自称还是挺爱学习的,但更重视学习一些技能,像数学一类的课程学得再好,将来也不会有什么用。现在钟嫣琳最愿意做的事就是画画。但她表示,如果暑假全都玩的话,也没意思。她理想中的暑假是一张一弛:一周好好学习,一周好好玩,交替进行。

  一次艰难的寻找

  在这次对中外儿童暑假生活的采访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居然是找不到外国小孩!记者一次次打电话给本市的各大社区、国际学校、外企公司的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最后的回答都是:洋小孩都回国或到外地度假去了。原来,老外们有个不成文的惯例,每年到暑假都会陪孩子回国度假。于是,一个个到手的线索一次次丢失。不过可以想象,那些远方的孩子一定是自由的、快乐的。相反,上海的孩子太好找了,随便找个家长,回答基本一个样:在学校补课或锁在家里。一位家长说,以前一到夏天,小区里还能听到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声音,今年特别安静。为升学、为多一项技能、为今后能出人头地,孩子们像飞不出去的风筝,牢牢地攥在父母的手中。其实,外国孩子也有被“强迫”的功课,像小柯也给按在钢琴前练琴,太拓也也要应付考试,但他们都没表示太大的异议,因为他们还有充裕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小柯的父亲MARK说,孩子总是要学习的,但不一定是从书本上,尤其在假期,他们更注重孩子学习生活的技能。家长的殷切心情可以理解,但无数成才的例子告诉我们,充满人性和个性的家庭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最佳环境。这一点,也许更值得我们的家长在这个炎热的夏天里作一点冷思考。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特别策划更多
进入特别策划频道